一個城市,盡管它的城市功能相當的齊全,如果缺少了本城的方言,那麼這個城市就像一個機器人,沒有人情的體溫,或者說就像一朵沒有生命力的塑料花;盡管是在爭奇鬥豔,但沒有了自然界淳樸的芬芳。
江山易改,鄉音不能移呀!
衣錦還鄉
金龍出生在長江岸邊的小城,一九九五年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小城出了大“秀才”,滿城傳為佳話。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土苗,拜高等教育的恩賜,移栽到了北方。一個從小在江水裏泡大的生命,卻被理想的翅膀帶到了“北航”的天空。
金龍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與同班的北京女生漸漸有了點戀愛的意識。兩人來往密切,常常傍晚在校園的樹林裏無話不談。
北京女孩家裏父親好像是中央某個部委的副部長。這樣的家境,對於小城來的金龍來說,有點高攀的意思。
盡管客觀條件不怎麼對等,但兩個人如膠似漆,整日學習吃飯散步都在一起。
一次女孩的母親來北航的學生宿舍看望女兒,敲門後正碰上女兒和一個陌生的男同學,卿卿我我、纏纏綿綿。女兒和金龍突然在學校看到母親,三個人都十分尷尬。金龍走後,母親問明了情況,沒有當麵說什麼,隻是要女兒周末回家,父母有事要說。
周日很少在家的父親,早就坐在了客廳的沙發上,女兒膽怯的坐到了父親的對麵。按父母的要求把她與金龍交往的事和金龍家的基本情況簡單的向父母做了陳述。父母聽後,沉默了許久,母親先說話了:女兒,你們的交往按理父母是不應參人,但你和金龍的交往,一是太早,才大學二年級,這樣肯定會影響你的正常學業;而是金龍家裏,父母都下崗,與咱們家差距太大,怕日後產生一些矛盾。
這次談話,以一家三口不愉快而告終。女兒認為父母市儈,以利取人,有偏見。爭吵了一番後,女兒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關上了門。直到晚上返校時間迫近,女兒才開門離開家。
在學校女兒仍然與金龍相親相愛,有時還風聲水起,整日形影不離。雙雙成績漸漸一泄不止。盡管母親常常來電話,要求她每個周末必須回家,但女兒不睬不理,即使回去一下也呆不了多久就往學校奔。
幹部家庭的家教平時十分嚴格。但父母各自都有自己的要職和大事。很少親自過問女兒的具體事,女兒在應有盡有的生活環境中什麼都不缺,但似乎又缺少什麼?
結識了金龍以後,女孩才知道自己是那麼缺少交流、缺少愛。準確的說,缺少被愛。
金龍從物資上不能給女孩什麼,但他會逗女孩高興,能說各種笑話段子,也很會玩。金龍長得也十分壯實。因為整個的童年和少年天天在長江裏遊泳,練就了一身標準的肌肉體魄。而女孩則有些幹瘦,弱不禁風。所以她與金龍交往是優勢互補。每當她聽到金龍與自己在完全不同的條件和完全環境下的生活狀態,她感到好奇,感到溫暖、感到充實。
漸漸地女孩與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大。一個周日,女兒沒有回家,母親闖進學校直奔宿舍,正好女兒和金龍在電腦前玩遊戲。母親顧不了平日的修養和矜持,氣不打一處來,長期為官的傲氣隨著責怪的語言全澆在了金龍的身上,金龍低著頭,任憑女孩母親的訓斥。他也承認母親所說的女兒成績急劇下降,不回家的實際情況。但金龍認為母親所說的,南方小城出來的人沒有教養,父母雙下崗、經濟狀況與她的家不能門當戶對等等是對他的貌視,自尊心受到了刺傷。
“你有什麼資格來死纏爛打的追我女兒,是有個好的工作,還是有錢有房、以後你拿什麼來養活她?希望你懂道理,理解我們做父母的心,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女兒的未來,希望你從今與我女兒斷了這份心,兩個重新開始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