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曆史巧合的本質(下)(1 / 2)

第十九章曆史巧合的本質(下)

為了給兄弟們打氣,林述慶親自拎著戰刀督陣,並且發表講話:第九師馬上就到,大家不能叫他們看了笑話。要說江蘇這個地方很怪,蘇北跟蘇南就隔一條長江,民風相距甚遠。

蘇北素來出強兵悍卒,往上追溯可到漢朝,蘇北都是出精兵的地方。蘇南正好相反,民風溫和,士卒不精。當年第九鎮招兵,那都是去蘇北招的。林述慶手下的兵多為蘇北人,要讓顧忠琛的蘇南兵看了笑話,那真是丟臉到家了。

林述慶拚命,第五鎮這個標也有點扛不住了,好歹對麵有六千兵呢。哈氣凱斯還有幾挺,小炮也有一些。攻擊開始長官就上了第一線,這個士氣還是很旺盛的。

北洋軍依托堅固陣地,苦苦支撐。吳佩孚死活就是不肯動。第五鎮這個標統急了,衝到吳佩孚跟前怒吼:“再不下令出擊,老子就帶部隊撤了。”

吳佩孚其實還是覺得時機不到,不過這友軍是第五鎮的,不好太過分。於是下令炮兵開炮,全軍突擊。

林述慶這邊打的正焦灼呢,眼看快衝上陣地了,正準備帶著衛隊也上去,突然對麵炮火密集覆蓋而來。吳佩孚帶來的炮營,裝備是還是日製明治三十八年式75山炮,北洋是一連六炮製,十二門炮打出來的聲勢不小。這可不是張勳那個草台班子,這是正經的北洋精銳第三鎮,袁世凱的看家部隊。原本招進北京,那是要有大用的。沒想到方劍雄這個家夥把曆史搞亂了,臨時政府的財政困難得到了緩解,有錢了腰杆子就硬了,談判桌上聲音也大了,北伐軍的火力也猛了,這才導致第三鎮的南下。

林述慶親自督戰的關鍵時刻,北洋軍炮兵發威,一頓炮火打的密集隊形人仰馬翻。你還別指望這年月各省的部隊會散兵戰術,基本上這幫將領就會一招,密集隊形往前衝。決定這個戰術的原因很簡單,裝備太爛。想想淞滬會戰,桂軍是何等的英勇,密集隊形發起衝鋒,叫日本海軍的大口徑艦炮一會就收拾了,一個軍直接給打殘。

一頓炮彈落地,林述慶部損失慘重,隊形淩亂,四散而走。吳佩孚也舍得下本錢就是了,連續十分鍾的炮擊,一直隱蔽的馬克沁機槍也是火力全開。鎮軍遭到突然打擊,頓時亂了隊形,有人直接丟下槍就跑。

看見民軍被打的開始往後撤的時候,吳佩孚丟下望遠鏡,拎著戰刀就衝出指揮部。

“兄弟們跟我衝啊!”嗯,現在的吳佩孚還是個標統,一看民軍陣腳大亂,敗勢已成,自己奮勇當先一下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實際上吳佩孚沒有多少發揮的餘地,剛衝出去就叫張福來給按住了,丟給兩親兵,張福來接替位置,舉著戰刀,穿著非常醒目的軍官服,帶著兄弟們往前衝。

茫茫多藍灰色的北洋軍端著刺刀突然從四麵八方殺出來,聲勢浩大,喊殺聲可謂驚人。第五鎮的守軍被壓著打到現在,一直挺憋屈的,一看這陣勢,舉著戰刀的張福來衝在前麵,紛紛躍出戰鬥,端著刺刀往前衝。本來就在往後退的鎮軍,被尾隨追殺,頓時大敗,一潰千裏不可收拾。

林述慶沒想到會演變成這樣啊,氣急敗壞的揮刀連續砍翻了幾個敗兵,就這都沒能壓住陣腳。北洋兵端著刺刀衝的凶,鎮軍逃的快,一追一逃,林述慶的幾個親兵二話不說,架起就走。至此,激戰一日,以鎮軍打敗而收場。

運氣不錯的是,顧忠琛用兵“謹慎”,其實是擔心北洋軍太厲害。謹慎的結果是行軍緩慢,聽到動靜的時候,距離前方還有三裏地。能夠及時的把陣型擺開。

裝備不錯的第九師,給吳佩孚也來了一頓迎頭炮擊,雖然傷亡不大,但是一看這個天色晚了,吳佩孚也下令收兵。

北伐軍在棗莊遭到重創,隨後跟進的各部陸續抵達時,都給這個消息嚇住了。要說臨時政府麾下這些軍隊的戰鬥力,鎮軍算是比較強的。第九鎮的老底子,九成的蘇北兵。裝備雖然隻是一般,其他部隊比起鎮軍來,還真未必能硬氣的起來。

也就是同樣以第九鎮為老底子的第一、二兩個師,比鎮軍強一些,這還是托了方劍雄的福,部隊裝備比較好的緣故,這兩個師現在要守備南京,不能輕易拉出來,方劍雄在蕪湖和安慶,可是有兩個步兵師看家的。其他什麼江蘇軍、浙江軍,上海軍,揚州軍,還不如鎮軍呢,鎮軍吃了敗仗,退下來之後,其他的部隊自然很自覺的小心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