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吳郡一些有名望的士大夫,向朝廷請求,就清除魏忠賢廢祠的地址來埋葬他們,並且立碑石於墓門,用以表彰他們的正義行為。唉!這也算是夠隆重的了!
這五個人的從容就義,離開今天築墓來安葬他們,前後時間不過十一個月罷了。在這十一個月中間,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和揚揚得意的勢利之徒,他們因病而死去,死後聲名埋沒不足稱道的,也真夠多的了,何況民間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啊!獨獨這五個人聲名如此顯赫,這是為什麼呢?
我還記得周公被捕的時候,是丁卯年的三月十五日。我們複社那些率先領頭的人,為他聲張正義,募集資財給他送行,哭聲震動天地。前來捕人的禁衛軍按劍向前,喝問:“哪個敢哀憐他?”
大家實在忍受不了,奮起把他們擊倒在地。當時以大中丞官銜任蘇州巡撫的毛一鷺,是魏忠賢的心腹黨羽,周公被捕,就是由於他的指使。吳地人民正對他痛恨到了極點,於是乘禁衛軍厲聲喝斥的時候,大家呼吼著驅逐他們,中丞嚇得躲進廁所才得幸免。
後來他以吳地人民暴亂的罪名申奏朝廷,按照法律處死了五人,他們的名字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就是現在並列相連被安葬在墓中的人。這五個人當其臨刑的時候,氣概昂揚,喊著中丞的名字大罵,在談笑聲中從容就義,那被砍下的頭顱放在城牆上,顏色都沒有些微的改變。有幾個賢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兩銀子,買了這五個人的頭顱盛在匣子裏,終於同屍體合在一起。所以於今這墓中,是完整的五個人的遺體了。
唉!在大宦官魏忠賢專權為害的時候,做官的能不改變他們氣節的,這麼大的天下,能有幾個人呢?而這五個人出身民間,一向沒有受過詩書的教育,卻能為大義所激發,意誌高揚,不怕犧牲,這是什麼緣故呢?當時偽造的皇帝詔書紛紛傳來,因受黨人牽連而遭到逮捕的,遍於全國,終於因為受到我們吳地人民的奮起反擊,才不敢再株連治罪了。大宦官魏忠賢也因畏懼老百姓的義憤而有所收斂,那妄圖篡奪皇位的陰謀,也就難以突然發動了。等到當今的聖明皇帝即位,他就在被放逐的路上自縊身死,這不能不說是這五位誌士的功績。
這樣看來,如今那些身居高位的達官要人,一旦因罪而受到懲治時,就脫身逃跑,當他為遠近地方所不能容納時,於是剃掉頭發去做和尚或閉門不出,有的假裝瘋顛,不知跑到哪裏去了。
這樣無恥的品格、卑鄙的行為,和這五個人的死比較一下,彼此的輕重到底怎樣呢?因此周公蓼洲,忠義顯露於朝廷,受到贈諡“忠介”的美名,榮耀身後;而這五個人也因此得以修建墳墓,並把他們的名字刻在大堤上麵。來自四麵八方的人,經過他們的墓前沒有不拜奠而哭泣的,這也是百世難逢的事啊。如果不是這樣,使這五個人保全了他們的性命,老死在家裏,平安地度過一生,那些有權勢的人就都可以把他們當奴仆來役使,又哪能夠使英雄豪傑一流的人物,在他們的墓前扼腕憤慨,抒發誌士的悲憤呢?
所以我和複社的諸位社友,都為這座墳墓隻有一塊碑石卻沒有文字而感到難過,因此替他們做了這篇碑記。這也是為了說明生死的重大意義,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的死,也關係到國家的興亡。
前麵提到的幾位賢明的士大夫,就是太仆卿吳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和姚公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