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25日,緬甸北部重鎮同古。
這是一座美麗的熱帶小城,一座座鍍金的佛塔在夕陽中閃出佛光似的光暈,更給這裏增添了幾分神秘和寧靜。
倘若不是因為日本軍隊突襲緬甸,占領首府仰光,不是因為英軍懼怕敵威棄城而去,中國遠征軍先鋒部隊第五軍200師也不會在同古與日軍最精銳的部隊第55師團遭遇。
經過幾天激戰,孤立無援的中國遠征軍第五軍200師終於迎來了全殲日軍的決戰。日軍也看出征兆,派出敢死隊突襲200師指揮部,企圖打掉這支鐵軍的首腦,使其群龍無首,不戰自潰。
200師師長戴安瀾將師部的警衛連和非戰鬥人員全數投入戰鬥隊伍,指揮部內,隻剩下報務員和負傷的值班軍官。中國遠征軍下定決心,與來犯之敵決一死戰。
大敵當前,熱血沸騰。
“嘀嘀……嘀……嘀嘀……”
就在這快要凝固的空氣中,發報機突然響了起來。
譯電員劉豔芝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怠慢,譯出了電文。
17歲的劉豔芝抓起電文,想要衝出去向值班參謀報告,又不相信似的搖搖頭,重新坐下,再次校譯了一遍電文。
沒錯,電文內容絕對沒有錯!一張薄薄的紙上,寫著一行小字:
“撤退!立即在22師掩護下撤退!”
電文是重慶發來的,發電人是最高長官——蔣介石。
劉豔芝搖著頭,一種巨大的屈辱深深地擰住了她的心。這是聚殲日軍最後的、唯一的機會,生死關頭,大敵當前,最高指揮官竟然下令撤退!任由敵人長驅直入!
她再也忍不住,“啪”的一掌拍在桌子上,咬牙切齒道:“這怎麼可能!”
她的異常舉動引起了值班參謀的注意,值班參謀撲上來一把推開劉豔芝,抓過電文,匆匆一瞥,大叫一聲,衝出指揮部向師長戴安瀾報告去了。
就在這時,“轟隆”一聲巨響,一顆敵人的炮彈在指揮部上空爆炸,刹那間,地動山搖,昏天黑地,劉豔芝本能地抱頭蹲伏在桌下。
日軍已經開始進攻,想要全身撤退,已然是不可能的了!
合圍200師的日軍是第15軍團。軍團長飯田祥二郎中將認為,殲滅中國軍隊是遲早的事,因此不宜操之過急;更重要的是,據他掌握的準確情報,中國的同盟軍美軍和英軍也派出了飛機、大炮、坦克,而且遠征軍第22師也火速朝同古奔襲。一切跡象表明:他麵臨的對手是強大的,不可輕舉妄動。
在此之前,日軍已經攻占中國宜昌、南京等地,國際援華物資隻能經過緬甸首府仰光至曼德勒再至蠟戍的鐵路線,然後轉滇緬公路到達中國雲南,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生命補給線。
同古是北出緬甸的第一站,因此戰略地位險要,成為中日必爭之地。日軍的野心昭然若揭:扼住中國的咽喉,由緬甸攻入中國雲南,直搗重慶,徹底打垮國民政府。
一番炮擊之後,飯田祥二郎下令各部堅守陣地,不得主動出擊,等候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