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有多少種呢?”
聽了齊默風輕雲淡的話,郗鈺調皮地問道。
郗鈺終於放棄了繼續考較齊默的想法,完全變成了期待。
仿佛就算他怎麼胡說八道,她也愛聽。
“第一種,相傳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在鶴鳴山創立了‘天師道’,也稱‘五鬥米道’、‘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後來的‘龍虎宗’、‘龍虎山正一派’。因為吸收了巴蜀原始宗教的巫術成分,也被稱為‘鬼教’!”
齊默看了一眼郗鈺可愛的神情,才接著不緊不慢地講了起來:
“後來,張道陵的孫子張魯,就是三國裏那位盤踞在漢中的軍閥頭子,開辦過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原始共產主義’戰士,在豐都設立了道教的‘平都治’,讓這裏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
“再後來的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專管地獄的北陰大帝治理之地,於是,豐都便成了存於陽世間的‘鬼都’!”
一口氣說到這裏,齊默再一次停了下來,看了郗鈺還有周圍豎起耳朵的學生們一眼,才接著說道:
“當然,也有另外的考據認為,‘天師道’是張道陵創立的不假,而真正的‘五鬥米教’,實際上是由廣泛流傳於巴蜀的‘巫鬼薩滿教’大巫師張修,截取了天師道的教理,大約在公元184年,也就是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在漢中創立起來的!”
“那第二種呢?”
郗鈺恰似時機地追問起齊默來。
“第二種嘛,是和當時巴蜀人信仰的宗教神有關!古代的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這兩個部落為主,隨著兩族的不斷滲透和融合,於是就有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大神——土伯,土伯就成為了巴蜀人崇尚的第一代鬼帝,而這位鬼帝就住在古代亦稱‘幽都’的豐都!”
“第三種呢?”
郗鈺沒有給齊默喘氣的機會,繼續追問道。
“第三種說法,當然是和佛教有關!佛教有‘閻羅王’的說法。‘閻羅王’的梵語是Yama-raja,又譯作‘焰摩王’、‘閻摩羅王’、‘閻羅王’、或‘閻摩羅社’,原本是古印度神話裏管理陰間的王。佛教沿用這一說法,稱其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因為他能平等治罪,亦被稱為“平等王”,就像世俗中已經成為神話的‘包青天’、‘包大人’!傳說‘閻羅王’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另有黑白無常、牛頭馬麵等一大批得力的鬼差、鬼使可供差遣!”
齊默一邊走著,一邊說著,侃侃而談,娓娓道來,臉不紅,氣不喘,如果手裏拿一杆小旗子,十足的講解員模樣。
就連同行的不少遊客,也漸漸加入了這一群人的隊伍,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幾元錢的講解員費用。
於是,走著走著,原本隻十來人的隊伍,人越聚越多,就連幾名外國人也加入了進來。很快這樣一支隊伍,就有30多人了。
雖然人越來越多,可齊默說話的聲音並沒有擴大,仍然輕聲細語,可這群人裏的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還有沒有呢?”
齊默每次說完,郗鈺總是纏著接著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