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後記
這兩個故事,據說都含有譏笑的意味。但我聽了隻覺得這兩個故事都最可以表示艾森豪先生真有做一國元首的風度。做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隊的統帥,而能全權信任三個替他負全責的將領,不必接見第四個人,這是何等風度!一個第一流的軍人做了一個世界有名的大學的校長,而能自己承認沒有專門的知識,願意全權信任負責的首長,不敢輕易“糟蹋了他們的寶貴光陰”,這是何等風度!做了世界第一強國的元首,遇著了自己一時不能決斷的問題,能夠自己不輕易下決斷,“請狄克替我挑一個罷”,這是何等風度!
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家也曾細細想過這個一國元首的風度的問題。我曾指出《呂氏春秋》對於這個問題曾提出很值得政治家思考的說法,一國的元首要努力做到“三無”,就是要“無智,無能,無為”:“無智,故能使眾智也。無能,故能使眾能也。無為,故能使眾為也。”《呂覽》說,這叫做“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這是最明智的政治哲學。
我們的總統蔣先生是終身為國家勤勞的愛國者。我在二十五年前第一次寫信給他,就勸他不可多管細事,不可躬親庶務。民國二十二年,我在武漢第一次見他時,就留下我的一冊《淮南王書》,托人送給他,盼望他能夠想想《淮南·主術訓》裏的主要思想,就是說,做一國元首的法子是“重為善,若重為暴”。“重”是“不輕易”。要能夠自己絕對節製自己,不輕易做一件好事,正如同不輕易做一件壞事一樣,這才是守法守憲的領袖。
二十多年的光陰輕輕的飛去了。蔣先生今年七十歲了,我也六十六了。我在今天要貢獻給蔣先生的話,還隻是《淮南王書》裏說的“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平聲)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要救今日的國家,必須要努力做到“乘眾勢以為車,禦眾智以為馬”。
怎樣才能夠“乘眾勢以為車,禦眾智以為馬”呢?我想來想去,還隻能奉勸蔣先生要徹底想想“無智,無能,無為”的六字訣。我們憲法裏的總統製本來是一種沒有行政實權的總統製,蔣先生還有近四年的任期,何不從現在起,試試古代哲人說的“無智,無能,無為”的六字訣,努力做一個無智而能“禦眾智”,無能無為而能“乘眾勢”的元首呢?
(原載1956年10月31日《自由中國》第15卷第9期[編者注:這篇文章同時刊載於台北《中央日報》,但是在《中央日報》上,“故事的後記”裏第一段“這兩個故事……這是何等風度!”二百三十四個字,卻變成:
“我覺得這兩個故事,頗能描寫一種領袖風度,故值得傳述。”
這點異動的原委,乃是因為胡適怕《中央日報》有所顧忌,乃分寄此文給《自由中國》,告訴《自由中國》的編者,在征得《中央日報》同意的前提下,可以發表。
後來胡適又覺得“故事的後記”中的第一段,可能會引起美國民主黨的誤會而認為他在幫共和黨的忙,所以打電報來更正,但是《自由中國》已在10月31日出版,於是兩種版本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