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拾貝篇(5)(1 / 3)

從泰寧縣城向西南驅車九公裏,就到達金湖風景區。在下坊碼頭,我們登上遊船,便開始了神往已久的金湖遊。金湖的前身是金溪的上遊。1980年,國家在金湖上遊的蘆庵灘上興建起裝機容量10萬千瓦的池潭水電站。從此,形成了一個水係全長62公裏、水麵36平方公裏、庫容8.7億立方米的人工湖,因該溪含金沙,故名金湖。它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人工湖。遊船自東向西行駛,我選擇視野開闊的位置落坐,悠然自在地欣賞金湖的自然美景:兩岸植被繁茂,蔥蘢如翠,群峰競秀,懸崖林立,湖水碧綠,山環水繞,水光山色交相輝映,藍天白雲倒映湖中,如詩如畫,我完全置身於"舟在碧波上,人在畫中遊"的意境之中。

遊過水際瀑布、尚書墓等景點後,我們棄舟登岸。沿著山間小徑步行數百米,抬頭一望,隻見山間一座精巧別致的古寺--甘露寺隱在兩塊似鍾似鼓的岩穴內。導遊小姐說,你們看,"左鍾右鼓,廟(妙)在其中",不過這甘露寺不是三國時劉備招親之處。經她一說,更激起遊人的興致,紛紛登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一百零一級台階,來到這一懸空廟宇探勝。這座古寺始建於宋紹興十六年,即1146年,迄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因山中有泉水甘甜而得名"甘露寺"。此建築的驚絕之處是"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整座寺廟懸架在一個高80米、深寬各30米、底寬10米的岩穴洞內,用一根粗大圓柱插地撐托起四座樓閣,即上殿、蜃樓閣、觀音閣、南安閣,整個建築呈"葉"字形,真可謂巧奪天工。它與福州華林寺、莆田三清殿並列為福建三大宋代建築傑作。

遊罷甘露寺,走下山來,忽見離山門不遠處有一石碑,上麵刻寫著宋代進士鄒恕遊甘露寺的詩:"蘭若半空中,雲山第幾重,瀑流千丈練,鶴宿五株鬆,曉雨禪房黑,霜林木葉紅,懸崖回首望,歸思過前峰。"我一邊品味詩中所描繪的當時意境,一邊察看曆經八百六十載滄桑變化的景觀,驚喜地發現鍾鼓山下的楓樹依舊,楓葉紅透,遺憾的是五株鬆僅存一株。心想景區有關部門應抓緊栽種新鬆,讓"鶴宿五株鬆"的佳景再現。

遊船繼續在湖中穿行,經過鴛鴦湖、情侶峰,來到了人稱"金湖第一景"的"大赤壁"。這是一麵高達百米、寬五百多米的陡壁,壁直如削,赤紅如火,猶如碩大無比的紅色屏風。當導遊說它與文武赤壁齊名而名為"天下第三赤壁"時,讓人不禁想起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今,展現眼前的"大赤壁"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巨幅赤壁,倒映水中,水波不興,湖山如畫。它似乎在啟示我們,戰火紛飛的往事已如大江東去,要珍惜和平年代加快建設美好生活。當我還沉浸在遐思之中,水上一線天已近在眼前。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題寫的摩崖石刻"水上一線天"五個大字映入眼簾。當遊船徐徐駛入長約百米、寬僅兩三米的水道時,雙峰峭崖如利刃直插藍天,剪落一縷白雲拋灑在碧水之上。遊人們仰視懸岩頂端,雙壁合拱,僅留一條小縫,形成上有藍天一線,水中有天光一脈,極為雄奇、幽深、驚險。我趕緊叫同行友人為我搶拍留影。穿過狹窄水巷,疑是"山窮水盡"處,卻豁然展開一個圓形深潭,或曰"湖中之湖",四麵矗立的山峰就像井壁,天空竟然也是又圓又小,置身其中,恰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別有一番妙趣。從"水上一線天"出來,遊船由西折向南行,進入最寬闊的水麵,這裏就是金湖的代表作"十裏平湖"。放眼望去,煙波浩淼,波光粼粼,遠山如黛,水色如翠。那昔日金溪的激流、濤浪,如今變成柔順寧靜、俊美俏麗的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望著這波平如鏡的十裏平湖,我不由地吟起偉人毛澤東"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詩句。遊興正濃時,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十裏平湖如同垂掛灰蒙的雨簾。雨點灑落在湖麵,濺起萬千銀色水花;近山蒼翠依然,清晰可見,遠山煙雲繚繞,雨霧迷蒙,構成了一幅幅濃淡相宜富有詩情畫意的潑墨山水畫。晴日下的十裏平湖是那樣清麗動人,煙雨下的十裏平湖又是如此嫵媚迷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此宋詞佳句來讚美金湖恰當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