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八年就快結束了,眼見著春節就要到來,雨卻下起來了。
應天府乃是大明朝王朝的首都,本是七朝古都,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城市規模,都是天下第一雄城。可明初連連戰亂,加上民間困苦,這座宏偉的古都也顯得破舊。
實際上,從洪武元年朱元璋以應天府為南京,開封為北京起,也曾著力修整自己的都城。可開國之初國庫空虛,也南不出那麼多錢來,就簡單地將城牆上殘破的地方修了修,就停了下來。
並非洪武皇帝不願意,實在是掏不出那麼多錢來。
就連修葺城牆這件事民間也頗多微詞,甚至還傳出過諸如江南首富沈萬三出錢,然後朱元璋發現這家夥比自己還有錢,一怒之下將之滅族的謠言來。說得朱元璋好象是一個心胸狹窄,虎狼成性的劊子手一樣。
天理良心,老朱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沈萬三已經死了許多年,骨頭都爛掉了。難不成是他從墳墓裏鑽出來捐的款子,就算他有心捐款,洪武皇帝還不敢收呢。
可這樣的謠言還是在市井中傳得紛紛揚揚,讓這個明朝的開國皇帝大覺無奈。
皇帝對官員和世家大族固然下手極狠,動輒夷三族,夷五族,可卻非常在意自己的百姓。所以,盡管謠言向長了翅膀一樣流布甚廣,錦衣衛衙門也提議徹查,但生性倔強的皇帝卻一笑了之:“千秋功罪,留待後人評說,朕不殺百姓。”
無風不起浪,之所以有這樣的謠言傳出來,有司的官員下來琢磨了半天,得出一個結論:國家實在太窮,征發民夫修築城牆,必然會引起百姓不滿,大家心中抱怨,自然會說些閑言碎語。既然皇帝由著百姓去說,下麵的人也不好說些什麼。
是啊,大明朝王朝實在太窮了。
開國之初,每年賦稅折合現銀不過四萬兩,這點錢,連發官員們的俸祿都不夠。加上征討張士誠、陳友諒,收複北平,以前積攢的那點家底子也都被掏得屎幹尿盡。
馬皇後在世的時候,後宮嬪妃們身上的衣服都打著補丁,皇帝一日三餐也見不到多少葷腥。
如今,二十八年過去了,國家總算從戰亂中得到些許恢複,地方上也逐漸繁榮起來。
可是,朝廷又有一件需要花大錢的事情要辦。
問題是,這錢從什麼地方掏?
不但戶部的官員嚇得麵入土色,連皇帝也覺得非常頭疼。
皇帝乃是天子,儒家講究天人感應。皇帝心中鬱悶,連帶著這老天爺也將春雨撒將下來。
落了三天雨,整個南京城都籠罩在一片水氣之中。
從皇宮裏看出去,遠處的鍾山也若隱若現,死活也不肯露出真容。
這雨一下,這個冬天可算是過去了,馬上就是春節,若是在往年,皇宮裏已經被一片喜氣所覆蓋,到處都掛著紅燈籠。
可今年萬歲爺的心情好象不太好,宮中的內侍們也不敢提這茬,隻得加倍小心侍侯著。
此刻,在一間不大的宮殿之中,一個身著朱紅色龍袍的白發老者正坐在案前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