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真火煉出鳳與凰:朱德與康克清(24)(1 / 3)

早在進入彝區之前,康克清就向司令部的人員講解黨的民族政策,要求大家遵守群眾紀律,尊重彝族生活習慣。後來,總司令部以朱德的名義,發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布告》,康克清又帶頭認真閱讀、領會。那上麵的話,她記得很清楚:

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夷人太毒;

苛捐雜稅重重,又複妄加殺戮。

紅軍萬裏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夷人風俗。

紀律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

糧食公平買賣,價錢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眾,切莫懷疑退縮;

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

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廣播西蜀。

盡管這樣昭告於民,彝族的群眾還是不了解紅軍。康克清還記得那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剛進入彝區時,工兵連開路走在最前麵,一批彝人蜂擁般地把工兵連的幹部戰士圍了起來,嘴裏“嗚嗬”、“嗚嗬”地叫個不停。他們搶走了工兵連的槍支、工具,連衣服也扒光了。後麵的同誌趕到時,就和他們開玩笑說:“你們工兵連好涼快呀!在哪裏洗的澡,還要曬曬太陽?”“你們好會耍啊,連褲衩也不要穿了喲!”羞得那些幹部戰士滿臉通紅,而這些同誌則紛紛打開背包,拿出自己換洗的衣褲分給他們穿上,他們才好意思行動。

進入彝民區後,康克清曾仔細觀察過彝族同胞的生活。她一方麵感到新鮮,同時也發現他們的生活過得很苦:男人披著黑粗布或是毛氈做的鬥篷,女人圍著一塊布作裙子。白天穿著這些,到了晚上,把鬥篷、破衣裙在鋪上或地上一裹,既當鋪的又當蓋的,吃的也非常差。紅軍戰士都覺得好奇,常常去看他們。康克清還向大家講過,要尊重彝族人民,不要議論,不要讓他們反感。

後來,先遣部隊做通了彝人頭領小葉丹叔侄的工作,劉伯承親自前往,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那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焦急地等待著劉伯承的消息。毛澤東不停地抽煙,周恩來踱步眺望,朱德默默沉思。當劉伯承與小葉丹結盟的消息傳來,他們都十分高興,說這下紅軍可以迅速走過去了。聽說,結盟的儀式雖然簡單,但很莊重。兩碗清清的湖水,融合了大公雞的鮮血。劉伯承高高舉起大碗,大聲發出誓言:

“上有天,下有地……劉伯承願與小葉丹結為兄弟……”

說完,劉伯承便把雞血水一飲而盡。

小葉丹也是這樣做的。

正因為有了這一行動,紅軍才得以順利地通過彝民區。

康克清邊想邊走,接連翻過幾座大山,來到了另一座大山下的一條大路中間。

“前麵有個小姑娘!”有人說。

康克清加快腳步走過去。眼前的情景使她吃了一驚。出現在麵前的,是一個大約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小姑娘赤裸裸的身體,立在路的中間,臉上毫無表情,兩隻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眨動,看著越走越近的紅軍官兵。部隊在幾米遠的地方停了下來。

這是怎麼回事呢?康克清走到跟前,先抬頭看看遠處的山下。頓時,她發現有許多拿著刀矛、弓箭和槍的彝人,正朝這邊觀望。她知道,這一帶的彝人分為兩個部落,一個是沽基,另一個是羅洪。兩個部落世代為仇,不斷打冤家。和劉伯承結盟的屬沽基,這些可能是羅洪部落的。這個小姑娘可能是他們對紅軍的試探。

康克清走到赤身裸體小姑娘的麵前,脫下自己外麵的軍上衣給她穿上。旁邊的人遞過一條軍褲,康克清接過來,又給小姑娘穿上係好。她看看褲子太長了,就在腳脖處挽了幾圈。

小姑娘的臉上一直毫無表情,身子和手都沒有動,任憑康克清給她穿衣服。等康克清把褲角挽好後,她的臉上才露出一抹笑容,抬眼看看周圍的人,高聲說了一句話,又笑了起來。她說的是什麼?通司(翻譯)說是漢話,可誰也沒有聽懂。

這時,一個帶著照相機的人,照了一張她和小姑娘的照片。

紅軍部隊繼續前進了。

康克清又抬頭看看山上,那些拿著刀矛、弓箭和槍的彝人,沒有任何表示。如果剛才有人對小姑娘無禮,山上的彝人肯定會采取行動。他們可是個性情強悍的民族啊!

看看司令部的人快走過去了,康克清又打量一下小姑娘,雖然衣服不合體,可是長得漂亮,笑起來也很好看。她撫摸著小姑娘的手,點了點頭,目送小姑娘朝山邊走去,然後才彙入行軍的行列,邁開有力的腳步。

晚上到達宿營地,她把白天遇到小姑娘的事向朱德說了。

朱德說:“是啊!任何時候都這樣,隻有尊重人家,才能得到人家的擁護。”

過了多年,康克清得到了她和彝族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拿給朱德看。朱德嘿嘿地笑了,說:

“滿像母女倆呢!”

康克清的臉紅了。作為一個女性,她完全可以做媽媽的,可是因為戰爭,因為環境的艱苦,她一直沒有生孩子。可惜,這張照片後來丟失了。

天賜的晚餐

“開飯了!”

在這山裏,在這長途行軍的路上,對於饑寒交迫的紅軍來說,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因此,一聽到開飯的聲音,都端起搪瓷碗和刷牙缸子,向炊事班走去。

朱德也端著碗來到了炊事班。他喜歡和戰士們一起吃飯,隻要情況不緊急,他就不讓警衛員把飯打回去。此刻,他邊走邊高聲問:

“大師傅,今天吃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