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真火煉出鳳與凰:朱德與康克清(22)(1 / 3)

這幢灰磚砌成的兩層樓,原是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公館。它麵對紅花崗,背靠湘江河,算是很氣派的。就著燈光,康克清看著房間裏潔白的牆壁,鐫刻著各種花紋的木質窗欞,又想到剛住進來時的零亂景象。房間裏到處是紙屑和破碎的物品,雜亂無章,可見它的主人逃跑時是多麼驚慌和狼狽。不管怎麼說,這是離開根據地以後最好的住處了。

康克清已經很累了。自從進駐遵義城之後,她就接受了籌糧、籌款和擴大紅軍的任務。每天,早早起來,到群眾中去,宣傳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沒收官僚資本家的財產,動員青壯年參加紅軍。此處是新區,群眾不了解紅軍是幹什麼的,因此,不論籌糧、籌款和擴大紅軍,都非常困難,晚上回來後,就感到渾身疲勞,腰酸腿痛。

今日白天,她又抽空到總政治部那邊去了一會兒,看望蔡暢、李伯釗、阿金、劉英、劉群仙等女同誌,她們都是隨總政機

關行動的,宿營時也住在那裏。這是一個天主教堂,她和一些從蘇區走出來的女紅軍在這裏歡聚一堂,談笑風生。蔡暢、李伯釗等人都在外國學習過,交談中總說到國外的生活、學習,到過的名勝古跡,見過的風土人情,吃過的美味佳肴,說著未的光明前景。大家說,這叫“精神會餐”,可以解除白天的疲勞。

參加“精神會餐”的時候,說說笑笑,確實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可晚上回到住處,仍然是勞累不堪。不過她仍是不想睡,想等著朱德回來。

此時,朱德離她並不遠,就在東廂房裏。她去布置過那間廂房。20平方米左右的麵積,中間放一張板栗色的柏香木長桌,周圍擺著木邊藤心靠背椅,屋頂正中吊著一盞煤油燈,左牆上有一架掛鍾。康克清之所以沒有睡,還不僅僅是因為朱德,而是那裏正舉行政治局的擴大會議,那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啊!

的確,康克清關注的會議正在進行。與會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洛甫、陳雲、王稼祥、劉少奇、凱豐、鄧發、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鄧小平、李德、伍修權等人,在煤油燈光的照耀下,熱烈討論博古的主報告和周恩來的副報告。毛澤東首先發言,指出博古的報告是基本上不正確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製定戰略戰術上犯了“左”傾的錯誤。

朱德在幾個人發言後也發了言,主要是批判錯誤的軍事領導,並且擁護毛澤東出來指揮紅軍。是啊,對於李德、博古等人的錯誤,他是很有意見的。他們不僅剝奪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就連他這個紅軍總司令和總政委周恩來的領導權,實際上也被剝奪,成了純粹執行他們一套的具體指揮者。

1月的遵義,天氣還是很冷的,冷雨冷風,時時刺透紅軍戰士單薄的衣服。白天到處奔走還好一些,到了夜間更甚。室內雖然生了一盆木炭火,也難以完全驅除嚴寒的襲擊。康克清站起身走了幾步,想使勁跺跺腳,但抬起一隻腳,卻又輕輕放下了。她怕弄出聲音,打破這夜的寧靜,影響正在進行的會議。

不知到了什麼時候,雜遝的腳步聲下樓而去,一個熟悉的腳步朝臥室走來,散會了,他回來了!康克清一陣高興,急忙去開門。

打開房門,走進來的果然是朱德。他雖然麵帶倦容,但卻透出笑意,可見他是高興的。他進門就說:“你怎麼還沒有休息呀?”

康克清不免有點奇怪,多長時間了,他還沒有這樣喜悅過哩!今天是怎麼回事,想必會議開得很好!

“會開完了嗎?”康克清問。

“還沒有呢!”朱德說,“不過大勢已定了!”

他們坐到炭火旁,康克清撿起一塊木炭放進火盆裏,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劈啪聲。隨之,火焰變大變旺。

朱德伸出雙手在火旁烘烤一下,兩眼盯住燃燒的火焰,含笑的眼睛在出神。他在想些什麼呢?是過去的經驗教訓,是紅軍麵臨的處境,還是這次會議的本身?26年之後,他寫詩說:

群龍得首自騰翔,

路線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糾正,

天空無限任飛揚。

這些發自心頭的詩句,是否從這個夜晚就開始構思了呢?

看著丈夫高興,康克清的心裏也無形中充滿了喜悅。第五次反“圍剿”後、特別是離開蘇區以來,她和朱德總是分別的時候多,相聚的時候少。每次相聚,朱德雖然沉著鎮定,但深知丈夫內心世界的康克清,從臉色的鬱悒看到了一顆憂慮重重的心。前線戰事的不順利,黨內意見的不一致,使得他感到舉步艱難。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始時,他還沒有把握,不知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此時,他又在想些什麼呀?

“現在好了!”朱德看著康克清說,語調是興奮的。

“是嗎?”康克清的一雙眼睛,在炭火的映照下,閃爍著喜悅的光彩。

朱德拿起鐵棍,撥了撥盆中的木炭,火光更亮了。他放下鐵棍,輕輕拍了拍手上的灰塵說:

“是呀!毛澤東同誌又有了發言權,又可以參與指揮軍隊了。”

“太好了!”康克清的聲音提高了,可轉念一想,又壓低了聲音問,“那李德和博古呢?”

“事實證明,他們指揮不了。”朱德說,“要不是他們用死打硬拚的打法,第五次反‘圍剿’還不會損失那麼大呢!”

不管怎麼說,康克清是高興的。如果說剛見到朱德時的高興是從臉色上看出來的話,那麼這時的高興則是以事實為根據的。從上井岡山以後,她就親眼看到了毛澤東和朱德一起指揮紅軍打過的勝仗,實踐使她體會到,毛澤東離不開朱德,朱德也離不開毛澤東,盡管在有些問題上產生過分歧和爭論,但他們之間的合作,發展壯大了紅軍。一旦他們分開,紅軍受到的損失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