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真火煉出鳳與凰:朱德與康克清(21)(2 / 3)

“你快過江,到界首去,告訴總司令,趕快把臨時指揮部設置起來,在這樣的時候,指揮絕對不能中斷!”

康克清領會了周恩來的意思,是讓她趕快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至於設置臨時指揮部,朱德會想到,說不定早已經設置起來,開始了指揮工作。她一步跨上浮橋,又說了一句:“周副主席.請你也注意安全呀!”

到了江的對岸,康克清轉身再看,見周恩來仍屹立在江邊,指揮人員過江。她邁開大步,向界首方向奔去。

界首是個很小的村子,紅軍臨時總司令部設在村中的一間屋子裏。康克清走進來時,見朱德正和身邊的人員說著什麼,她悄悄地站在一旁,惟恐打擾了他們。朱德也看到了妻子,他隻點點頭,送來一個微笑。這是什麼樣的微笑啊!是發自內心的歡迎?是別後相逢的喜悅?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康克清也說不清楚。但她的心裏,感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了信心。

朱德向身邊的人交待完事情後,才走過來和康克清說話:

“其他人也過來了嗎?”

康克清點點頭,緊接著轉達了周恩來的話:

“過江時,我在渡口看到了周副主席,他讓我告訴你,趕快把臨時指揮部設置起來,說指揮不能中斷。”

“他怎麼還不過江呀?”朱德著急地說,“那裏太危險了!”

“我也勸他早點過江,可他一定要等待毛主席等首長。”

朱德沒有再說什麼,端過來一搪瓷缸子溫開水和一塊熱紅薯,深情地說:

“先喝點水,吃點東西吧!”

康克清的心頭湧起熱浪。她知道,朱德是個農民的兒子,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本色,以此表達了自己淳樸的感情。眼前的一缸子開水一塊紅薯,就寄托著全都的心意。她接過齊水,咕嘟咕嘟喝了下去,但沒有吃紅薯,她想這可能就是他的口糧呀!

朱德看出了妻子的心情,說:“把紅薯也吃了吧,我已經吃過了。”

“我不餓。”康克清理解丈夫的心意,以此推辭,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留著你夜間吃吧,這個時候可是沒啥東西可吃的。”

“你這個康克清,怎麼騙起我來了?走這麼遠的路,能不餓嗎?”朱德笑著說。

康克清不好意思地笑了,咬了一口紅薯,真甜!

“參謀同誌!”朱德說,“你去報告周副主席,前線形勢十分嚴峻!一軍團非常吃緊,米花山防線已被突破,美女梳頭嶺防線受到嚴重威脅,有被敵人利用夜間包圍的可能。請他趕快來主持司令部的工作。”

參謀飛步而去,消失在茫茫暮色裏。

康克清也告別朱德,說:“我到外邊去看看!”

“好!告訴同誌們,鼓起士氣,克服眼前的困難就是勝利!”

朱德說著伸出手。康克清也伸出手。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兩雙目光深情相對,多少話語,多少囑咐,都在不言之中。

渡過湘江,紅軍的處境仍然十分艱難。過江時的損失很慘重,出發時的10萬人,減到3萬多人,整個八軍團被打散了。紅軍總部本打算稍為休整一下,然後向湘西前進,以便與二、六軍團會合,可是桂軍夏威部將紅軍緊緊纏住,後邊有敵軍追來,紅軍不得不攀山越嶺,向廣西方向前進。

山路崎嶇,坡陡路滑,天空陰沉沉的。路上,朱德遇到了康克清,兩個人並肩走著,這是少有的時候。康克清有很多話想向朱德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要注意部隊的情緒,多給他們鼓勁,樹立信心。”朱德深情地囑咐妻子。

“嗯。”康克清答應著,然後問道,“咱們要到什麼地方去?”

朱德回頭看看,又向前看看,使勁搖了搖頭。是啊,往後看血路斑斑,往前看雲路茫茫,何處才是立足之地?他也說不清楚。

“我有時同一軍團司令部走在一起,”康克清看到朱德搖頭,估計到丈夫可能不便於說,就主動轉變了話題,“看到林彪常是躺在擔架上睡覺,休息時也不理人,有時一個人坐在一邊打盹,他和下屬和士兵好像格格不入似的。”

朱德看了看康克清,說:“你不要去管那些閑事!”

康克清很驚奇,朱德怎麼這樣看待林彪呀!幾十年之後,她才理解朱德的看法是多麼深刻。

“好了,我要到前邊去了,你自己多加注意!”朱德關切地說。

“你也要注意身體。”康克清囑咐道。

看著朱德走遠了,康克清停在路邊,看著人們從麵前走過。

紅軍總部的後邊,是中央機關,有擔架,有馬匹,還有各種笨重的物資,走得很緩慢,怪不得彭德懷說過“帶這麼多東西,像打仗麼?”

遠遠地走過來幾個人,康克清認出那是毛澤東、洛甫和王稼祥。他們的身後,有擔架,有警衛員、醫生,還有幾匹馬。毛澤東的頭發很長,身上穿著和戰士一樣的軍裝,人顯得很瘦。他沒有騎馬,也沒有坐擔架,而是和洛甫一起徒步行走和交談。王稼祥躺在擔架上。他是前一年春天在一座古廟裏開會時,遭敵機空襲負傷的,傷勢很重,一直沒有好。可能是看到毛澤東和洛甫兩人邊走邊說,也許看到抬擔架的人太累,掙紮著要下來走走。

“這怎麼行呢,你還是躺在擔架上吧。”洛甫勸道。

毛澤東則說:“不妨可以試試嘛。”

王稼祥被扶下擔架,在地上走了幾步,但很吃力,身子不時搖晃,腳步趔趄。毛澤東和洛甫及醫生又把他勸上了擔架。王稼祥躺在擔架上,長歎了一聲說:

“命該如此喲!”

毛澤東和洛甫笑了,其他人也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