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北方的韃虜還在為單於的小舅子奔走不休,南方的小郡國依然厲兵秣馬期待有一日抗漢雪恥。有一隊車馬,穿過風沙彌漫的西域朔北,越過重重疊疊綿延千裏的上虞山脈,遠道而來。
……
風光霽月,幾度鉤沉。江南自古便是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浩渺的煙波隨江流繾綣流離,遠處朦朧的山黛雲霧繚繞,宛若仙境。小橋流水人家,尚有吳儂軟語的伊人倚欄獨立;綠水白牆,紅花青瓦,多少才情都付一葉扁舟下。江南回溯在多少人的心海夢中,流連忘返。
而占盡江南靈秀的清都郡便更如九重天闕勝似人間千數。
清都之名,取自‘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注),在《世說新語》中釋為‘帝之所居’,即天帝的居所,雖有些誇張的成分,但其景色之秀美,風光之獨好,情調之盛華,便是整個人間也難覓其二。正如那歌中所唱: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千萬數,不若清都山水郎。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清都郡絕美的景色,自是養出了絕美的人。清都郡不是最盛產美女,但清都郡的美女卻獨有氣韻。似清水出芙蓉,又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亭亭淨直,遺世獨立。許是清都郡的風氣所蘊養,無論是世家門戶,還是青衣風塵,都飽讀詩書,胸懷墨寶。腹有詩書氣自華,清都郡的女子,自有一股別家沒有的大氣。
然而,清都郡的盛名,不在於其天上人間獨一無二的絕美的景色,不在於其明眸皓齒白肌凝雪溫柔細膩的美人,而在於這濃聚了千千萬萬人沉澱了千千萬萬年的沉重得令人敬仰的才情。由古至今,多少朝堂受挫的名仕醉倒在清都郡清雅的景致裏,多少才子佳人在江南的煙雨中互許終生,多少詩詞歌賦流淌在清都郡的大街小巷,多少江湖神話在清都郡的上空書寫傳奇。
清都郡作為大漢最美麗富饒的土地,擁有最多的人口,最發達的商業,最絕代的景色,最漂亮的姑娘,以及,最多的讀書人。
本就是相對和平的年代,而大漢又是這世上最強大富裕的國家。倉廩實而知禮節,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布衣百姓,但凡有一定的條件,必是要讓自己的後代飽讀詩書,熟論經義,就算不能入仕治國,也要修養身性,齊家**。
在大漢,對知識的敬畏,對讀書人的敬重,不亞於對傳說中的修行者。
而清都郡被稱為讀書人的天堂,不僅僅是因為它濃厚的讀書氛圍與眾多誌同道合的友人,也不僅僅是因為它擁有的最濃厚的才情與曆史中幾乎所有名仕的讚美篇章,而是因為在大漢每三年一舉的京試中,全國四府八郡近千的應試者,取百人的進士,清都郡便獨占一半,遑論有資格入朝堂議事的,便有三分之一是清都郡人。
而這三分之一的清都人中,至少有一半是林氏。
清都林氏,這是一個頗具曆史意義的姓氏,它的承轉啟合與大漢的興衰複亡息息相關。從千年前的楚漢爭霸開始,到百年前的三國之戰,再到現今的文武之爭,清都林氏作為大漢士人的代表,不僅是因為其在科舉上獨摘桂冠、在文學上的成就斐然、在研究上麵的造詣深遠,更多的是作為讀書人的風骨。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清都林氏的風骨,是為百姓、為家國、為大漢王朝的根基,曆經千年的風霜洗禮歲月凝練仍舊不可更改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