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不知怎的,她就在那路燈下,在昏黃的路燈下,慢慢地走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就在那路燈轉角處,隱隱約約看見了他,但是他並不知道,也可以說是不去確定,那就是她期盼了多年的那個他,他們擦肩而過,形同陌路人這般,這就是未完的情愫,亦或許這是上天的一次未完待續的遊戲,或許這就是對他們彼此的最簡簡單單的考驗了吧!
仍舊是在那一條舊的,又深的,隻有路燈和行道樹的弄堂的路旁邊,雖說是舊的不成樣子,但是這也是上海市的一大特色,那麼就應該會有最深沉的,最動人的,最明了的故事發生。
隻有我和他知道,為何會路過那路燈下,為何又會是那弄堂裏麵。
若果是這樣,我們會怎麼樣南!這都是未知數,也許我們都不知道!
看著飄落的葉子,而葉子就是我,我就是葉子,為什麼叫葉子,我也弄不清楚,好像我出生的時候,正是掉葉子的時候吧!是一個x大的一名大學生,經曆了高考的洗禮,有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曆練,讓我終於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是x大的中文係的一名畢業生,我反複問自己,反複問,我當初為什麼要來這所大學?我又為什麼想要學文學呢?
因為我對這納蘭的詞愛得深沉,也許是因為爸爸就喜歡納蘭的詞吧;或許是因為對他的詞產生了共鳴吧;亦或許是因為在書香門第的原因吧;也或許是因為對他的遣詞造句有所所吸引;亦或許是他.......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槳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這是我最喜歡的納蘭的詞,喜歡他詞中的那種痛徹心扉,那是一種無法相愛的沉痛,也是無法逾越的一些阻隔,但他的傷情,在他的詞中一直靜靜地**著,在等著向喜歡他的人傾訴。他的詞雖是表現在大眾麵前,而我對納蘭的了解或許是對那最最感人至深的納蘭的愛情觀吧,雖然,生在相門,是翩翩的相門公子納蘭性德,而他不會屈服於對做相門的相才,而對寫詩詞情有獨鍾,成為千古傷心詞人,最初,或許是因為在小學的課本上,背過那首《長相思》,詞是這麼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裏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或許是那在小學的課本上,和他的一些故事,就已經奠定好的了吧!俗話說,小時候就能看到長大的模樣,那就是最最美麗的寄托,就是因為這樣,我對納蘭的興趣那是有增無減,因為通過納蘭得到了答案!你也許也知道,和自己產生共鳴的人是很難得的。況且又是這麼一位清初第一大才子納蘭性德了。詞中展現的那種鄉思之苦,讓我們在外的遊子,可以說是感同身受了。
我對自己說:“知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