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難得一遇的超級台風終於過去了,由於政府部門即使采取防範措施,使得大部分群眾都沒有直接的經濟損失,隻是目前仍有一名叫李瑁的大學生失蹤,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搜尋中。”本台記者報導……“殿下!殿下!您醒醒,不要嚇奴婢啊!您死了,奴婢就要跟著去陪葬啊!”一名侍女正一臉焦急地呼喊著躺在地上的一名青年男子。“我的頭好痛。”這時躺在地上的這名青年緩緩睜開眼睛,“這時在哪裏?我不是被台風吹到了山崖下嗎,怎麼會在這裏?”“殿下,你醒了,真好,奴婢立刻吩咐廚房給您弄點吃的!”丫鬟說完立刻欣喜地跑了出去。“殿下?我怎麼成了殿下?還有這到底是哪裏,我這一身裝扮也是十分奇怪?難道說我穿越了?”沒錯,此時的李瑁確實是穿越了,百年難得一遇的超級台風將他帶到了唐朝,有趣的是他附身的人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個兒子李瑁。李瑁此時正是人生的低穀,他把妻子楊玉環設法送給了自己的父皇,以謀取太子之位,而他的這一舉動不僅沒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反而是自己的父親懷疑自己的目的,派出了大量的侍衛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而妻子楊玉環也是順勢成了貴妃。正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李瑁因此酗酒成性,天天借酒消愁,而在昨天夜晚正是因為日日飲酒導致大腦神經壞死,一命嗚呼,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穿越的一幕。“殿下!殿下!陛下駕到!”剛剛那名侍女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後麵緊跟著出來一名中年男子,此人正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在位的前期由於任人唯賢,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也是唐朝的鼎盛時期。“兒臣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瑁知道來人正是自己的父皇趕忙起身迎接。此時的李隆基臉色並不好看,今早聽說自己的兒子因酗酒而昏迷不醒時,頓時火帽三丈。堂堂大唐的皇子如果因為酗酒而死豈不是笑話,他也急忙動身來到李瑁的府邸。“瑁兒,聽說你最近夜夜買醉可是對朕所作所為有所不滿啊?”此時的李隆基話語中已經是充滿了對李瑁的不滿。李瑁一聽這話就感到不妙,趕緊下跪道:“兒臣不敢!兒臣隻是因為自己未能為父皇分憂而感到自卑,絕對沒有對父皇有絲毫不滿!”“是真的嗎?你想為朕分憂,好!朕給你這個機會,明天早朝朕會封你為益州大都督,劍南道節度使,你去替朕好好去體恤民情吧!”說完,李隆基甩袖就走了。此時,李瑁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旁邊的丫鬟戰戰兢兢的站在一旁,“你先退下吧!”李瑁甩手道。“是!”丫鬟退下之後,李瑁緩緩坐下,今天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他要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自己的父皇讓自己去劍南道,任益州大都督,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從今天的父皇的表情和語氣來看,父皇對自己已經是深惡痛絕,再留在長安隻會授人以柄,徒增煩惱而已。唐朝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懶於政事,一心享樂,任用佞臣,對於一些政事獨斷專行,不再虛心納諫,造成了他後期的國力衰弱,致使安史之亂的發生。益州地處西南,是經濟發達的產量寶地,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在益州成立蜀國,實乃發展自身的好機會。李瑁暗暗發誓,既然上天又給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絕不會再讓自己虛度一生,在曆史潮流中李瑁原本就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碌碌無為的走完了一生,不僅自己的老婆給了父親,還要被父親貶到劍南道,最後鬱鬱而終。而此時的李瑁再也不是那個之前逆來順受的李瑁了,他要將唐朝再度帶入一個盛世。第二天早朝,李隆基果然提出要將李瑁調到劍南道,而李林甫和楊國忠出奇的一起齊聲反對。李林甫與李瑁的關係一直不錯,而李瑁之前就是楊國忠的妹夫,李瑁一旦成為太子對他們楊氏一族也是大有好處的。所以兩人破天荒聯手想要將李瑁留下來。“啟稟陛下,壽王殿下乃是武妃娘娘的所出,就算殿下酒後失德,看在武妃娘娘的麵子上,陛下也應該從輕處罰,將壽王貶到劍南道是否再考慮一二。”李林甫急忙對李隆基說道。“是啊,陛下,臣也以為陛下應該在考慮一下。”楊國忠也站出來為李瑁說話。“哦?”楊愛卿也覺得朕應該從輕處罰瑁兒嗎?李隆基表麵笑嗬嗬地對楊國忠道,其實內心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將李瑁趕到劍南道,不然真怕楊國忠從中搗鬼,自己的楊妃對他舊情複燃。楊國忠也是老練成精的人,一聽這陛下的語氣不對,立馬改口道:“陛下,臣不敢妄加斷言,一切按照陛下的旨意形式。”李隆基一聽楊國忠這麼識趣,轉頭看向李林甫,李林甫一看形勢不對慌忙道:“陛下,臣也謹遵陛下旨意!”隨機傳旨的力士立刻趕到壽王府傳旨,李瑁等一眾家丁出來接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壽王李瑁酒後失德,有損皇家威儀,從即刻起擔任益州大都督兼劍南道節度使,替朕好好體恤黎民,以思己過。欽此!”“兒臣李瑁接旨,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瑁趕緊起身接旨。力士一傳完旨就立馬離開了壽王府,深怕收到牽連。李瑁對此也是不在意,因為在他心中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反而能使自己避免安史之亂帶來的弊端,靜心地發展自己。就此李瑁徹底被李隆基趕到了劍南道。在天寶初年設有十節度使(實為九節度使,一經略使),而劍南道節度使西抗吐蕃,南撫蠻撩,治益州,統轄了三萬多的軍隊。劍南道是所有節度使裏統兵最少的一個(其實最少的是嶺南,那個是經略使,不計算在節度使當中),也是李隆基怕兒子起兵造反的一個原因,盡管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敢造反,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兒子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李瑁了。“吩咐一下,收拾一下行李,我們馬上啟程出發去益州。”李瑁也不多想,吩咐下人,也準備即刻啟程了。“是。”這些丫鬟應聲之後立馬動身了。而李瑁也回去收拾一下自己的貴重物品了。“啟稟殿下,李相求見。”就在李瑁收拾行李之際,突然聽到李林甫來拜訪自己,盡管李林甫是個奸臣,但眼下還不是翻臉的時候,於是李瑁決定見見這個李林甫。“請李相到正堂,我隨後就到。”李瑁對下人道。“是。”隨即李瑁放下手中的雜事,前往正堂見見這個李林甫。“哈哈,讓李相等候多時,本王實在是過意不去啊!”盡管不喜歡這個李林甫,但是表麵工程還是要做足的。李林甫知道這是壽王的客氣話,也不敢太過於放肆,“殿下哪裏的話,是老臣來的唐突了。”“殿下,今日陛下突然要將您調走,這對您爭奪太子可是很不利的消息,盡管老臣和楊國忠那老家夥替你求情,也是無濟於事。”李林甫很快變切入正題,“殿下,如今之計,您可在益州盡心發展,老臣一定會在陛下麵前替您周旋的。”李林甫也是年事已高,而且這幾年在朝中樹敵太多,尤其是楊國忠大權在握,一旦自己駕鶴西去,難保自己的家族不會遭難,所以也是乘早拉攏李瑁,一旦李瑁成為太子,自己的家族可保百年無虞。“李相嚴重了,其實事情也沒那麼嚴重,父皇也隻是讓我靜心思過,並無他意,而太子之位,我想父皇心目中已有人選還是順其自然的好。”李瑁雖然有野心,但是此時此刻還是小心一點為妙,畢竟現在自己一點勢力都沒有,野心太大容易被人針對,自己之上還有這麼多皇子,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當太子,其實實力強大才能有話語拳。“殿下萬萬不可放棄!”李林甫一聽李瑁要放棄爭奪太子,頓時就急了,“殿下,現在二皇子已死,三皇子又無心爭奪皇子,您是武妃所出,陛下本身就寵愛武妃,盡管武妃已去,但是您的優勢還在那兒,別輕言放棄,老臣一定竭盡所能。”“李相現在說這個還是言之過早了,不如這樣,我先去益州,等過兩年再看看父皇的態度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李瑁既不想直接拒絕他,不想現在就跟他站在同一戰線,隻得用這個緩兵之計。“既然殿下這麼說,老臣也隻得照做,隻是希望殿下能再好好考慮,老臣就先行告退了。”李林甫見李瑁沒有爭奪太子之心,已經打算另找一個皇子扶持了。“李相走好,本王急著去益州上任就不遠送了,希望李相珍重。”李瑁笑著道。兩人又說了幾句客套話就匆匆告別了。李瑁回到房間,感歎道:“還是因為自己的實力不夠,等自己到了益州一定要勵精圖治,讓整個世界都知道我叫李瑁!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