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歸來的王玄策(1 / 2)

夜已經深了,王玄策卻依然激動的睡不著,因為這裏離長安已經不遠了,頂多再過兩,自己就能回到長安了,想到一年多以前,他做為使節離開長安,隨後穿越千山萬水趕到竺,以及在竺那段波瀾壯闊而又讓人難忘的經曆,這讓王玄策也不禁感覺如在夢中。

“咚咚咚~”隨著外麵的三聲鼓響,代表著已經是三更了,不過王玄策也絲毫沒有一點睡意,最後索性就站起來披上外衣,然後信步來到外麵散步。

今剛巧是十五,半空中掛著一輪大好的圓月,而在月光之下,卻是一片連綿不斷的軍營,本來他出使竺隻帶了三十人,但是回來時卻帶來了一萬多人,其中除了三千唐軍是南疆的州借給他用來看押戰俘的,剩下的一萬兩千多人全都是他從竺帶回來的俘虜。

看著那一圈軍營中間那個麵積巨大的戰俘營,王玄策臉上也不由得露出幾分得意的神色,當初他離開長安出使竺時,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立下軍功,而現在他不但立下滅國之功,而且俘虜萬餘,牛馬兩萬餘,這次回來也要獻給陛下,事實上若不是路途太過遙遠,他帶回來的戰俘和戰利品隻會更多。

事實上這已經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竺了,當初貞觀十五年時,中竺派使節來唐,做為回應,李世民派李義表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出使竺,那次的出使十分順利,王玄策也借著那次的功勞得到的升遷,等到第二次出使時,他已經成為正使。

不過竺雖然以佛法聞名,但是對於大唐來,卻還是太過遙遠了,而且竺內部也是亂成一團,哪怕是北方的戒日王,也隻統治著竺北方,至於竺和中部和南部,卻是國林立,所以大唐對竺也不是很重視,派出的使團規格自然也不高,比如王玄策第二次出使竺時,就隻帶了三十人。

隻是讓王玄策也沒想到的是,他們這支使團到了竺時,卻剛好遇到北竺的戒日王去世,戒日王生前以武力統一的北竺,他死後沒有留下子嗣,結果導致戒日王朝立刻瓦解,而且戒日王朝與中原不同,它更像是一個王國的聯盟,在戒日王死後,那些治下的王國也是亂一團。

也就在北竺亂成一團時,王玄策這支使團剛好到達,而這時戒日王的宰相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征服了周圍的各個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那伏帝阿羅那順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戒日王。

但是那伏帝阿羅那順卻不像戒日王對大唐那麼友好,在聽王玄策的使團到達時,他竟然派兵襲擊了王玄策的使團,當時王玄策手下隻有三十騎兵,自然打不過對方,最後隻能扔下攜帶的禮物逃跑。

王玄策性格剛烈,而且他第一次擔任正使就遇到這樣的事,這讓他也沒臉回大唐,於是他與副使蔣師仁商議過後,竟然以使節的身份向吐蕃和泥婆羅借兵。

吐蕃雖然與大唐發生過幾次戰爭,但卻都是大敗而回,最後一次更是差點被滅國,直到鬆讚幹布向大唐稱臣這才讓大唐退兵,所以現在吐蕃也對大唐十分的敬畏,當王玄策向他們借兵時,他們也不敢不借,不過他們也是氣,最後隻借了一千多人。

而另外一個國家尼婆羅卻與大唐交好,再加上他們與北竺也一直征戰不斷,現在有機會借助大唐的力量,他們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所以一下子借出七千人。

最後王玄策率領著八千多人的大軍殺回北竺,一舉擊敗了阿羅那順的大軍,並且斬首三千餘,溺死者上萬,不過王玄策並不覺得解恨,依然對阿羅那順緊追不舍,最後一連攻下百城,而副使蔣師仁也親率大軍活捉了阿羅那順。

不過也在這時,阿羅那順的妻子與部眾竟然組織了近十萬人在乾陀衛江抵抗,但卻依然被王玄策打的大敗,這一戰他俘虜無數,截獲的牛馬、財富數不勝數,可惜最後因為路途遙遠,隻能帶一部分回大唐,剩下的他則送給了尼婆羅和吐蕃,以感謝他們的借兵。

想到自己在竺征戰的那段日子,王玄策也不由得感覺胸中的熱血沸騰,雖然北竺人的戰力很弱,但那畢竟是一個大國,但卻被自己一手滅掉,這種成就讓他感覺無比的滿足,特別是他這次帶回這麼多的俘虜牛馬,到時陛下肯定會賞賜自己,到時他也不會隻是個的使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