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時間相對於人生百年來,並不多長久,甚至對於好些人來,僅僅隻是匆匆一瞥的功夫。
可三年時間絕對不算短,對於一個普通人家來,一生能夠活到七十歲就已經是燒高香了,就算按照七十歲來算,人的一生中不過二十幾個三年,當這些一個又一個的三年匆匆而過的時候,就組成了一個人的一生。
即便是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三年時間也不見得會多久遠,要知道,從新帝朱棣登基一來,也不過十幾年光景。所以,這三年就顯得有些不同。
對於整個滄縣百姓來,三年時間,卻是真正的漫長而充實,是漫長,是因為這三年中,整個滄縣生的事情,比起以往十年百年還要多,用一些上了年齡的長輩的話來,這短短三年,整個家鄉的變化,比起以往一輩子還要精彩。
而對於給整個滄縣帶來這份變化的滄縣大老爺,人們也是由衷的感到感謝。
所以,在到老爺離開的時候,整個滄縣三萬百姓,家家戶戶出麵相送,排起的長隊從縣衙大院一直通到臨縣的邊界。
這樣的場景,即便是前來相迎的上官也是不禁動容。
坐在馬車裏的張傑更是數次下車和鄉親們告別,擺手作踐。直到最後,張傑自己都累到手酸。
從縣衙出,到鄰縣之間這段短短的距離,張傑硬是走走停停,用了將近大半時間才算走完,要知道,這段路早已鋪的平整,如果是平時,最多兩個時辰就能走完。
張傑的目的地不是別處,正是那之前有過過節的沛縣,而張傑新的職位,同樣是沛縣縣令。
從滄縣到沛縣,位置還是縣太爺,要是唯一的變化,就是換了個地點辦公罷了。
富尊給了張傑一個死任務,三年內,把沛縣倒持的不比滄縣差。
實話這個任務真的有些強人所難,張傑之所以能把滄縣帶出來,還是因為有大棚這個東西,可以從許多年前張傑就已經開始在整個滄縣布局。
可即便是這樣,張傑仍然花了三年時間,才把滄縣打造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至於沛縣,對於張傑來,真的是人生地不熟,入駐這裏,一切都要從頭再來。
不過對於今年才剛剛十八歲的張傑來,即便在熬三年,他也不過才二十一,在一眾的大老爺中,仍然是屬於太過年輕的那一撥。
對於上頭的調令,張傑則是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來的,心底倒也沒有什麼多大的抵觸,白了,現在還隻是自己人生的起步,一切還都在一步步前走。
一年前熱氣球上的時候,整個大明王朝都震驚了,對於從上古就懷揣這飛夢想的人類來,真的把人送上空的時候,應該就是從山語書院的熱氣球算起。
而正是憑借著熱氣球的成功起飛,整個山語學院算是一炮打響,學院的名頭真正徹響整個大明王朝,達到人人皆知的地步。
不過要遺憾,那自然也是有的,就必然,熱氣球真正造好的時候,原本第一次試飛,張傑其實是懷揣著和姑姑一同飛的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