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也插了句嘴,“就是,他家娃兒跟我家元青也差不多大,那年我們生娃的時候,我都還記得呢。”
王根生笑道:“他家娃兒不小哩,過了年也就二十了,哪裏還小,他頭兩年就把親事定下了,今年才過門,那家的女娃也比麥芽大一些,今天中午還得過門了。”說著,王根生忽然站起來,直罵自己不長記性,哪還能在這裏坐著,得趕快把鹵肉進回去呢。另外,他今天也進了不少的涼粉跟綠豆芽,等把他送走了,餘下的涼粉跟綠豆芽,都剩不多了。
於是,田氏跟他們每個人都打了招呼,以後要是有辦喜事的,得提前一天說一下,免得臨到辦酒席時,臨時抓狂。
因為王根生進的多,等到把其他幾個進貨的人送走之後,家裏基本空了,一點存貨都沒了。
等到日上三竿時,元青跟冬生才挑著黃鱔籠子回來。
得知家裏存貨都沒了,他倆便琢磨著應該提前去進貨,不然等小二下午再把鹵肉送來,隻怕來不及。
既然是要進城,麥芽便對他倆說,幹脆再進些其他的回來,比如豬大腸,豬心,豬肝,這些都能做成鹵的,另外要是有論斤稱的雞爪啥的,也能拿回家來,做鹵肉賣。另外也能賣些素鹵,比如花生豆腐幹,千張啥的。麥芽想起菜園裏的大青豆已經結的很飽滿,或許拿它來做鹵菜也是不錯滴。這個想法,她暫時沒告訴他們,等先試驗一批出來再說。
這次進城要的貨多,一個人去是不成的,元青便執意要陪他一塊去,正好他前些時候攢的毛皮還有些稀罕的藥材也要拿去賣了。
兩人顧不上吃飯,便一同趕著驢車進縣城去了。
因為沒有事幹,李氏便要先回去一趟,田氏不放心她一個人回去,便叫麥芽陪著她一起,等忙完了,再陪著她一塊回來吃午飯。
兩人走在村裏的大路上,人來人往的,路過的人,都跟李氏打招呼,有些人瞧著她們倆攙扶著手走,都掩著嘴笑了。
路上,李氏跟麥芽說起村裏要辦學堂的事。
“村裏真要辦學堂嗎?”麥芽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她可喜歡聽見小娃們的讀書聲,再者說,榆樹村人口也不少,村裏的小娃們成天沒事幹,不是到處掏鳥窩,就是下河去捉魚,總之,沒一刻是閑著的。光看林虎成天不著家,就知道他們有多皮。七八歲的小娃正是讀書的年齡,要是全都荒廢在玩鬧上,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李氏想起昨兒傍晚,何秀說的話,心也跟著沉了下去,“聽說是要辦,夫子是以前村子裏的老秀才,現在老了,不想在縣城裏待,就想回鄉養老,具體是怎麼回事,我也不曉得,我也是聽人家說的。”
沒說幾句,他們就走到錢滿倉家門口,他家昨兒才添的小娃,還沒到吃喜麵的時候,因此家裏除了錢氏娘家人之外,就隻有她婆婆在這伺候她月子。
錢滿倉跟他娘也分開了過,隻因他們身邊還有個十歲的男娃,離成家立業還早著呢。
有農村,一般遇上這樣的情況,大兒子成親之後,都得分開過,不然矛盾可就沒完沒了了。當然了,李家情況不同,雖然當初李元木成親時,李元青年紀也不大,但是李氏有病,再怎麼說,他也得等到弟弟成親之後,再分家,老話不是說長兄如父嗎?身為長子,就該多擔待一些。
本來李氏是不打算進去的,可從他家路過時,錢滿倉悶著頭就跑出來了,一看李氏打這兒過,忙笑容滿麵的招呼她,“李嫂子,快進屋坐坐吧,我正準孩子滿月的時候請你們過來吃喜麵呢!”錢滿倉一句話,帶著三聲笑,滿臉都是喜悅。
李氏搖頭笑道:“現在就不坐了,等吃喜麵,我再跟她們一塊來,小娃跟他娘都還好吧,能吃不?”她現在不想進去,一屋子人,都不認得,去了也別扭,於是就站在門口跟錢滿倉說話。
“好好,能吃的很,每隔半個時辰就要吃一次奶,這不,他奶叫我去河裏打些魚,給娃兒他娘補身子,李嫂子,你還是進去坐坐吧,大勇他娘老惦記著,說要不是麥芽硬逼著她吃下那碗麵,隻怕真沒力氣生小娃哩,”因為高興,錢滿倉的話一下也多了起來,完全忘了沉默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