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東暖閣。
掃了一眼案頭那幾份奏折,皇帝的臉色繃得緊緊的,許久都沒有半點緩和的跡象。良久,他的目光卻是落在手中死死捏著的那一份奏折上頭,另一隻手痙攣似的抓著圈椅旁邊的扶手,深深吸了一口氣。
他本以為殺了韓國公舒全,就再也不會有人揭開他心底這血淋淋的傷疤,可他實在沒有想到,這世上竟然還會有人捅破這一點,而且還能夠將這樣的東西混在呈上給他禦覽的奏折中送上來!他英雄一世,將蒙人趕出中原,讓這天下重歸一統,給了百姓一個太平的世道,可就因為他當初那一時氣怒之下的過失,居然就要被人這樣欺上頭來?
他終於再次打開了手中的那一份奏折,那潔白的紙麵上,龍飛鳳舞就隻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他越看越覺得暈眩,最後閉上眼睛沉默了許久,最終一鬆手,那奏折便落入了一旁熊熊燃燒的火盆中,被那明亮而熾烈的火一點一點吞噬了幹淨,最後,就連那讓皇帝暴怒的“天理不容”四個字,也在火舌的跳動下完全消失了蹤影。
用一根木簽子撥拉了一下火盆,確信那奏折確實已經燒得幹幹淨淨,皇帝方才直起了腰來,剛剛的怒色盡斂,取而代之的是沉靜和鎮定。當外頭通報了一聲之後,他便淡淡吩咐了一聲進來。須臾,就隻見李忠肅手躡手躡腳地進了屋子。
“皇上,太子和英王楚王襄王越王淄王韓王已經在外頭了。”
皇帝眉頭一挑,最後卻淡淡地吩咐道:“明日就是萬壽節,讓他們先去奉先殿給他們的母後行禮。”
撂下這句話,見李忠為之愕然,皇帝不禁眉頭一挑,直到李忠慌忙答應一聲退下去安排,他的目光才重新落在了麵前的那幾份奏折上。隨手翻開了最左邊那一份,見那詞采華茂的語句透露出的那一層意思,他不禁冷冷一笑,劈手就把那奏折又重重扔在了案桌上。
這些見風使舵的小人,以為他七老八十這就要死了?趁著是端午節,也是已故昭烈吳貴妃的忌辰,特意請追封其為皇後,他們以為這就是名正言順?曆朝曆代,哪怕是皇後所出嫡長子為太子,也多有被廢的往事,這種名正言順有什麼用,不過是隻能用作安慰自己而已!他立太子的時候就沒想過名正言順,否則他何妨先追封吳貴妃,再冊立太子!
因而,他隨手拿過一張紙來,用筆蘸了朱砂在上頭寫下了鮮紅的幾行字。直到李忠進來,他才將墨跡未幹的紙隨手折了起來,親自用蠟封口之後蓋上玉璽,這才交給了李忠道:“明日萬壽節朝賀之後,交誥敕房謄抄之後發吏部!”
五月初六萬壽聖節當日,恰是晴空萬裏的好天氣。一大清早,身著吉服的百官便等在了午門及闕左門闕右門外。隨著第一通鼓響起,執事官員和侍衛親軍先入,緊跟著便是皇親和公侯駙馬伯,再接著在京文武品官,其後是趕到京城的外官,內外雜職,幸運被選中的生儒代表,而那些服色各異的外邦四夷人,則是在最末。當一應人等漸次而入,從金水橋到奉天殿丹墀兩旁肅立排班之後,隻聽三聲靜鞭鳴響,一時樂聲大作。
從簫、笙、笛、琵琶到鼓不下十餘種樂器的百多人教坊司樂班齊齊演奏,緊跟著就有經過最嚴格訓練的樂人齊聲唱道:“忠良為股肱,昊天之德承主恩。森羅拱北辰,禦爐香繞奉天門。江山社稷興,安天下軍與民。龍虎會風雲,賀萬壽聖明君。”
這一曲之後,等到皇帝奉天殿內升座,樂聲戛然而止。一時鴻臚寺官宣百官入殿,一一就位後,在鴻臚寺官的讚儀之中,一時間又是樂聲大作,百官隨樂叩首行禮,一時間,隻聽山呼海嘯一般的聲音響徹整個宮城。
“恭惟皇帝陛下萬壽令節!”
待到朝賀之後皇帝賜宴群臣並番邦使臣,那氣氛較之朝賀的時候便要輕鬆許多。盡管當今皇帝並不尚奢華,但此時壽宴之上,幾家南海番邦全都是進獻本國珍藏,一時間爭奇鬥豔,甚至還有島國徑直將精挑細選出的美人送上。皇帝一概笑納嘉賞,待到重新落座百官祝酒的時候,卻是太子第一個雙手捧著酒爵站起身來。
“父皇聖壽,兒臣思前想後都想不出什麼好東西進獻。今兒臣訪得前朝名噪一時的大儒朱氏一門子弟,進獻其祖當年編纂的《論語集注》,並珍藏經史文獻總共四百七十九種,今借花獻佛,敬獻以賀父皇萬萬年!”
隨著廷下眾人分四列上前,雙手捧著書上殿跪下,一時間四座裏驚歎不絕。尤其是特意與禮部打過擂台,隨即又蒙皇帝禦準和淄王陳榕同席的趙王世子陳善昭,那眼睛盯著那些書,仿佛正在熠熠發光。就連和他愛好相仿的陳榕,此時此刻也有些看不下去這侄兒的失態,輕輕咳嗽了一聲後見沒效果,索性就拿起筷子輕輕敲在了陳善昭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