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始齔之莫(1 / 2)

即將結束22歲踏入23歲生涯的我,最近在經曆人生的一段艱難時期,我辭職了,我失業了,內心很傷心,很糾結,內心充滿黑暗,我很努力地去尋找陽光,尋找陽光的途中,童年時光的種種又浮現在眼前、在心中。如果我不去直麵我所經曆的一切,不去積極積極努力去戰勝心魔,我自己覺得自己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遇到相同的問題和挫折,自己會一次又一次地受打擊,受折磨,我覺得是時候向自己坦白地寫出抑或是說出自己的經曆,要從中去總結自己從這這些經曆中收到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影響一定會影響我接下來所走得道路。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真的勇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鑒於今天又看到法國大文學家蒙田先生——《如果再過一遍人生》,其中一個片段:某國國王由於不得已的原因,遣散完自己身邊的眾臣,自己卻不得不自我了斷自己的生命。然而,在這段走向自我了結的道路上,國王依然可以吃好、睡好,該幹嘛幹嘛。當時,我就覺得其實人的內心真的可以變得很強大,而我也要慢慢去正是他人和自己給予我的傷害,暫時用傷害這個詞,至少現階段我覺著那真真是一種傷害,我要慢慢地向自己坦白這些傷害,讓它們暴露在陽光的縫隙之間,為的是讓它們不在一次又一次地打擊、折磨我。因此,我要開始我的旅途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我的人生記憶,抑或是傷害之旅,現階段我覺得是從8歲那年開始的。

8歲之前的我,雖然生活在一個有3個孩子的貧困之家,但是,基於現階段我簡單的性格,那時的我應該是快樂的,我用的是應該這個詞,因為我對8歲之前的記憶實在是模糊得很。我生於1994年春分這一天,具體是上午抑或下午,已無人知曉,因生我之人早已棄她的家人而去,即我的生母,所以我的具體生辰也不得知。關於父親因我不是兒子,而是一女兒,曾經有打算將我抱養給其他人當女兒的這一傳聞,我相信是真的,每次我這樣笑著開玩笑的時候,父親的眼神總是躲躲閃閃,我猜就是真的。而偏偏還是我慈愛的母親因不舍自己身上的一塊肉,終將沒把我送作他人家的女兒。我想如果當年我真真成了他人家的女兒,是否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或者是生命經曆,世上沒有如果這一假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命運,我的人生之路正朝著屬於我的方向前進著。我的弟弟,也是我們家期盼很久的傳家孫子,為什麼有這一說法?這得從我爺爺這一輩人說起,我的爺爺,據說在吃大鍋飯時期,當過生產隊隊長,但是因偷奸耍滑,又被撤銷這一職位,而我對他的記憶最深的有一下幾件事:我很小的時候,我爺爺是在外麵賣魚苗的,每次賣魚苗回來的時候,會給我們幾個小孩子帶好吃的回來;在我的記憶中,他喜歡把錢放在涼席下麵,有一次我和我弟弟在涼席下麵發現的10元錢,拿著這10塊錢買了足夠的糖吃,後來被我爺爺發現了,但是我們倆並沒有挨罵;小的時候我還很喜歡和我爺爺一起去放我家養的大黃牛,所謂放牛,就是驅趕牛到道路邊下的小河溝去洗澡、吃又嫩又甜的青草,為什麼說青草的味道是甜的?答案就是,每次收割回來喂養大黃牛的青草,我幾乎每次都有嚐過。當然,並不是我有多貪吃,而是因為每次我看我家的大黃牛吃青草吃得特幸福、特滿足,這就引得我特好奇,青青小草真的有那麼美味嗎?這就引發了後來我一係列的的行為舉止,嚐過之後,我發現,青草真的很美味,我想,現在的我喜歡“吃草”的原因就來源於小時候吃草的經曆吧。我的爺爺是逝世於9月、抑或10月的晚上,我記得是剛收割完小麥的季節,8—9點的樣子,我的爺爺逝世前應該是吃到了他人生中最後一碗麵疙瘩,又用應該二字,一是因為當時還小,二是因為確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記憶比較模糊。逝世當前下午,我和我的爺爺放了最後一次大黃牛,那次大黃牛玩水玩得可歡了。關於我爺爺的記憶我就隻有這三件事:爺爺的身份、10塊錢、放牛。他活了七十幾年,與我相處5年不到的樣子。也許,除了我之外,再不會有第二個人會以文字的形式來記住他,人走過這一輩子,到最後,有幾個人會真心的記住自己,一個、兩個~我覺得,用文字來記住我所走過的人生之路,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對爺爺的回憶先告一段落。爺爺和奶奶總共孕育了5個孩子,3個兒子,2個女兒,也算是多子多福的命。遺憾的是,我的父親本來有一個孿生的兄弟,因幾個月大的時候,兩人放在同一張小床中,因同一院中的小孩不小心,坐在兩個孩子身上,其中一個就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那個年代,人命真的很不值錢。我想,當年的那個小孩,由於愧疚之心,後來還經常解我家的燃眉之急。我的奶奶,在我父親6歲的時候就因病離世。我的爺爺後來也沒有續弦,自己靠著自己的雙手養活了4個兒女。我父親的童年,其他人的回憶是這樣的:小的時候,很固執、很倔強,3個兒女中我的性格和父親最相像,姐姐和弟弟的性格隨母親,話很少,很實誠。小的時候,父親為了生計,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幹過。奇跡般的,爺爺竟然讓他上學上到中學,父親的寫的字很娟秀,像女孩子寫的字,我上學那會,一、二年級的數學題他還可以輔導我,到了三年級就不行了,當年我還笑話父親上的什麼爛中學,竟然連三年級的數學題都不會,現在想來,實在是我太小,父親上學那會和我們上學那會學的課本知識是不一樣的。父親年輕的時候,應該還是很招女孩子喜歡的,當年的一個小學教師還想嫁給父親,至於為什麼沒在一起,誰也不知。長姐如母,這是從古至今都不變的一種精神文明傳承,即使在今天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二暑假在房地產開發公司實習的時候,遇到了和我們姐弟三人抑或是和我父親四姐弟命運相同的師兄,師兄有一姐姐,在姐弟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姐弟二人是由父親一人帶大的,姐姐給師兄資助了大學學費,資助了師兄買房的首付,我於2016.12.11參加了師兄的婚禮。據聞,師兄和他家的妻子是在大二時他生日的時候,在KTV唱生日快樂歌認識的)。可以說,父親是由兩個姐姐帶大的,他們姐弟四人,是由我們的爺爺一個人含辛茹苦養活的,應該說是在物資方麵,而精神方麵肯定是受兩個姐姐的影響比較大。我的大姨比起二姨的話,應該說精明一點,二姨老實一點,而我爸爸的哥哥就融合了三個人的優點,這是後來我聽其他人提起他的事跡時,我自己判斷的。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爸爸的哥哥就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過上了當時所謂的小康生活,別人趕了很多年才趕上他的步伐。應該說天妒英才,爸爸的哥哥未能看到自己的外孫,就被病魔纏繞,最終被病魔帶離了這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