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通州之戰(下)(1 / 2)

即便是白明修,在觀摩大明複國軍近衛獨立旅作戰的時候,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真的是太強了!

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極高,明軍的炮火覆蓋之下,簡直如同地獄領主將地獄直接拉進了人間,在這樣的炮火下,很難想象會有一支前現代軍隊還能繼續戰鬥。

步兵們的重機槍,也在瘋狂地拋出彈殼,一片片衝上來的騎兵應聲倒地。

大概是太久白明修沒有經曆過這樣雙方針鋒相對的野戰了,所以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是感覺歎為觀止。

“這不是戰鬥,是屠殺,排隊等待槍斃而已。”

馬走日從旁道:“不過殿下,清軍並沒有放棄哦,他們仍舊在嚐試集結。”

白明修遠望戰場,發現果然如此。那些被炮擊打得已經建製不完整的清軍,在這一時刻居然仍舊在集中著,頂著看起來根本不濟事的盾車向前前進著。而騎兵的隊形雖然亂了,但是臉上仍帶著瘋狂的神色,想盡一切辦法躲避子彈,衝向明軍的炮兵陣地。

當然,一切都隻是徒勞的。

太子監國的臉色變得稍稍凝重,雖然他知道這一切對戰鬥的結果其實並無影響,但仍舊發現滿清軍隊還能向前衝殺,有些詫異。

馬走日倒是有著自己的一些理解:“若悍勇的話,其實滿洲人,乃至我們漢人,從來都不乏悍不畏死之輩,即便是在這麼大的劣勢之下,他們仍舊要衝上來,給敵人一點傷害。畢竟,他們倒下之後,所謂的滿清帝國也會跟著他們一起倒下。”

今的通州戰場,讓白明修想起了自己時候度曆史書時的八裏橋之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僧格林沁帶領著數萬清軍對抗不足一萬的英法聯軍。這場戰役被中國人認為是蒙古騎兵和騎射在近代之後的絕唱,整場戰鬥中,清軍傷亡了幾千人,而英法聯軍的隻陣亡了十幾人。

這一場懸殊的戰鬥徹底讓當時的中國人知道在軍事上自己究竟落後西方多遠。白明修時候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記得裏麵很多片段,雖然後來他知道史實上不盡完全一致,但也大體保留了原本的風貌。那時的清軍已經爛到根子裏了,就如前明軍隊一樣,可是在戰場上,仍舊有士兵在頂著巨大的傷亡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擊,直到他們被英國人法國人全部殺死。

今的戰場上,白明修有一種類似的感覺。清軍爆發出的戰鬥決心,恐怕是這麼久以來罕見的,從明軍在北塘和大沽登陸的時候就已經能感受出來。沒有軍隊成建製投降,有的隻有帶領著軍隊的一些韃子將領拚死戰鬥。

即便是漢兵,也是差不多的。隻不過他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是否站在一個正確的陣營之中,站在韃子的那一邊選擇沒有意義地死亡。白明修不能指責他們,這其實在二千年以降的改朝換代中都是常事。

除了此時他掌握的大明複國軍,真正成為了一支充滿榮譽感和紀律,有愛國精神和以人民的保護者為己任的軍隊,自古的軍隊隻不過是王侯將相的一個腳注符號,襯托了千百名垂青史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