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士子投效(2 / 2)

自然,白明修給的便宜爵位就是一套衣裳,一道詔書,甚至連俸祿都無,連爵爺們的印鑒,都得自己去搞定的。

不過即便如此,太子的一番行動已經贏得了寧波士林的極大好感,明太子是有道明君,果然跟行止凶頑的韃子不同。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跑來投效,比較有名的人包括萬斯大、萬斯同兄弟,甚至還有那位在野史中地位很高的呂留良,江南隱士如高鬥魁,兩日之內就有近百士子前來。

“怎麼整,還是按照廣東那邊的辦法,先開國子監,送進去培訓一段時間吧。”白明修還真的不太敢信任這些人辦事的能力,即便如萬家兄弟等人出身於“浙東學派”,已經是講究經世致用的儒學學派,但是在白明修看來,根本也沒有多少實務,是不堪用的。

原本的幹校體係,已經徹底地因為士子們私下傳播,被認為是國子監,現在連白明修自己也管幹部學校叫做國子監了。

張煌言對於士子們的投效是很激動的,他對白明修道:“江南英賢,十之六七都不願出仕滿清,殿下大軍甫至,僅寧波一地便有近百士子前來為國解憂,何愁下賢才不盡入殿下之轂。”

白明修對於張煌言倒沒有什麼遮擋隱瞞,這位蒼水先生是個能人,這段時間以來都在很努力地研究“新儒術”,接受程度也比較好。

“實在的,江南賢士可能各有才華,但是像是閣部這般能當大用的,恐怕現在還沒有。別入閣拜相,或者一省封疆,哪怕縣務瑣事,都可能料理不清楚。閣部知道,朝廷現在要的都是實務過關的公職人員,與之前無為而治的父母官是不同了。不懂得地方民政,不曉得便利經濟,不懂得財稅政策,這樣的人怎麼用?我相信編纂史書、寫一些詩文,好多士子是厲害的,可經史之事,分有文學院、史學研究所之類的機構做,詩文音律那都是業餘愛好,於國於民都沒有好處。我欲改革大明,便是要從吏治入手了。今時今日,士子踴躍投效,是件好事,但是究竟他們中有多少人能通過國子監最終的考核,任用公職,我倒是要打個問號了。”

張煌言聽白明修的一番話,倒是對太子格外欣賞。他也覺得有明一代,士子們空言空談過多,而真到實質做事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居多。

白明修道:“現在的大事,還是要盡快平定江南,舟山那邊,田雄的兵力被我困住,不過我預計他們很快就要想辦法偷偷登岸。瀛王已經按計劃率領艦隊即將抵達江南,我也打算先滅田雄,再攻紹興、杭州。”

張煌言精神一震,道:“瀛王的艦隊也要到江南了嗎?”

在張煌言想來,鄭家馳騁海上多年,難逢敵手。但實際上,鄭成功現在率領的艦隊卻是大明複國軍海軍艦隊,對於這樣一支新艦隊,鄭成功也其實有些不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