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明江南塵埃定,了塵入世且隨緣(3 / 3)

但似乎幾個家夥都把了塵的苦心當作了一場遊戲,比起金陵的人來人往,他們似乎更喜歡在莊園裏的無拘無束。

了塵這次去莊園,順便帶上了老管家。老管家年紀大了,了塵便讓他兒子頂了管家的缺,讓老管家頤養年。隻是老管家在忙碌慣了,閑下來反而不適應,家中沒有主母,了塵不慣瑣事。老管家便自動幫了塵管起了內院。

老管家陽壽不多了,這個了塵心知肚明。但強行逆改壽,也不是那麼好玩的事情。一人得道雞犬升,終究不過世人杜撰而已。若是那麼容易,下神仙該何其之多?

馬車一路南行,很快就到了平山腳下。這裏離蘇州不遠,卻也是個留下了大量文人墨寶的地方。這裏有以怪石、清泉、紅楓。當然也有萬笏朝的形勝。隻是山勢太,卻太過分散,可滋養文氣,卻難出大家罷了。

以了塵的風水造詣自然早早地選定了一個絕佳之處作為別院所在。雖然了塵和朱載墲肯定用不上這裏的風水福緣。但舟卻是個男孩。有了這裏的文氣加持,再有以後朱載墲的刻意照料,舟將來的仕途不會差。

漁和舟是同胞兄妹,舟有了出息,漁的幸福便有了底氣。

在了塵不方便不刻意幹涉命運之下,了塵也要為漁舟先行埋下最好的因由。

藏風聚氣,麵山納水就是一個風水之地起碼的要素。至於是不是真的寶穴福地,看看是不是冬暖夏涼就知道。陽宅風水也是一個居家之道,陰陽平衡之下,很少會讓人住的不舒服的。

馬車到達莊園,得到了消息的莊頭早就帶著一大堆村民在村口迎候了。自從了塵買下的莊園之後,就立刻消減了村民的租。到後來更是帶著朱載墲製定了一番富村的計劃。比如養家養鴨,自家包銷。比如鼓勵種果樹,自家也全數收購等等。

幾年時間下來,莊子以肉眼可見的度富裕了起來,傲視周圍七裏八鄉的。道最後一算賬,了塵買下莊園之後,每年的收入並沒有下降,反而增加。而村民卻是的的確確得到了好處。

經營之道,和治國之道本就相通。哪怕朱載墲有點想不通為什麼,但了塵卻沒有去解釋。這一切都要等朱載墲自己長大之後,去尋求答案。

隻有他自己找到的答案,才能有更深的體悟和了解。然後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講唾沫甩在那“一幫子下財貨有定數”的酸儒臉上。

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自然會對主家歸心。莊子裏紅紅火火,自然也會為主家帶來一番了不起的口碑和利益。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麵。

從了塵他們的馬車一進入莊園,村民的熱情就知道了。

朱載墲在莊子裏很有幾個夥伴。作為主家少爺的他,並沒有多少富家少爺的自覺。了塵和老管家很滿意朱載墲能拋下身份,和一幫子村民的孩子打成一片。

老管家是認為男孩子得摔打,不能養的太精細。了塵卻是在可以培養朱載墲和平易之心。

作為一個皇帝,能在老百姓中間放下架子。便會是一個讓老百姓愛戴的最好理由。皇帝也隻有站在了老百姓一邊,擁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能真正的和朝中大臣們扳扳手腕。

不然勢單力孤的朱載墲將來還要依靠太監來和自己的臣子鬥法嗎?

民心它虛無,也的確虛無。但他實在,卻也能讓一個王朝旋起旋滅,更是君王和朝臣在朝堂之上鬥法的不二借口跟利器。

了塵希望時候的時光,能讓朱載墲和老百姓更親近一些。將來繼位之後,也能找到辦法,撇開士紳,在民間建立起一番聲望來。

朱載墲一下馬車,就跑得沒影了。丫頭被朱載墲無情“拋棄”之後,默默傷感了半,直到她自己的幾個閨蜜前來,邀她去玩。

了塵點了點頭之後,丫頭這才放下了對朱載墲的怨念,去和姐妹淘們走了。唯有兩個最的家夥,搖搖晃晃地,顯然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組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