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英國首都這是孩也知道的事情,它也是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這裏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是一座及曆史與現代化融合為一體的城市。
這座城市給艾幻第一印象並不是著名的霧都而是雨。據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從而產生了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聞名的煙霞,英語稱為倫敦霧。因此倫敦由此得名霧都。
在195年1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四千餘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淨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了。
現在霧都已經很少能看到霧了,經過將近六十年的治理總算時間到了成效,可時值春季這裏的雨卻一刻也不停的飄落著,雖然不大但卻總是會讓人感覺到寒冷刺骨。倫敦的氣候很濕潤,所以雨多霧多也算是正常,可是這裏的冬季卻很少能夠結冰,這也是這裏最著名的特色之一了。
雨將這座城市洗滌的幹幹淨淨,甚至與空氣中都帶著一股潮濕而又清澈的味道,仿佛隻要狠狠一吸就能夠讓整個人也變得幹淨清澈起來一般。
這裏也是羅馬人建立的,當年橫行歐洲的羅馬帝國到底還是給這個世界留下了無數的名勝古跡,而那些有悠久曆史的古老建築也都被盡量完善的保留了下來,而此時在淅淅瀝瀝的雨中他們卻並沒有顯示出任何年輕的光彩,反而卻更加沉重仿佛一個老者在無聲的敘述著自己的故事。
這裏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他更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據這裏使用的語言都超過三百多種,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而這裏的麵積大約在一千六百平方公裏和上海大致相當,所以被稱為世界四大城市也絕對名副其實。
在泰晤士橋邊上艾幻和泰勒站在雨裏,他們舉著一把深藍色的雨傘,將自己大部分身體都藏在雨傘裏麵,反而也沒有人注意他們,要知道這兩個人可都不是沒有名氣的咖,按道理在這裏至少也會出現前擁後堵的狀態,可這一陣讓人厭煩的雨卻將他們完美的藏在了這座城市當中。
“我真的很喜歡這裏,每一次來這裏都覺得自己好像回到家了似得,就算回我自己的家鄉也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泰勒挽著艾幻的胳膊,將自己的頭靠在他的肩膀上輕輕地著。
艾幻卻看著泰晤士大橋上醒目的藍色標誌,在黑色的基調上這種跳躍的顏色很是吸引目光,這不是他第一次到這裏,還記得去年過來過聖誕節呢,隻是由於當時隻想著求婚的事情所以卻並沒有好好逛逛這座城市,沒想到這一次來身邊的人已經換了,不換的隻是那座依舊佇立在雨中的泰晤士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