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1 / 2)

二世一個人看著資料,結合自己現在的認知,現英盛世,可以用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來預料。但是對於牛津聯俱樂部,用王朔的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最是恰當的形容了牛津聯足球俱樂部的麵臨的囧況。

英聯盟,根據《英聯賽創立協議》,英采用公司製,擁有者自然是英俱樂部,每一家俱樂部都是聯盟的股東,由各俱樂部投票產生英e以及董事會執委來進行日常運作,英聯賽公司招募經營精英們加入,以進行商業運作。英足總在選舉英e以及製定適用於聯賽的新規則時,擁有特殊投票權。

牛津聯?牛津聯隻是英格蘭第二級別聯賽的隊伍,也是屬於英聯盟暫且不帶你玩的英甲球隊。

不帶你玩?那麼隨著英正式啟動,電視轉播費用的巨額飆升,英頭五個賽季的轉播權打包賣給了空電視台,成交價達到了1億9千萬英鎊,現在這個就是英的蛋糕,就是英一個人的蛋糕。

為了平衡其他非英聯盟的隊伍,英把電視轉播收入采用一種較為先進的分配辦法,轉播費用的5%由英家俱樂部平分,其他一部分撥給低級別聯賽、用於足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青少年足球,以保證英格蘭足球長期的展,表麵是合理公平的。

也就是,英球隊在切除了絕大部分蛋糕後,剩下的才是英甲,英乙,英丙球隊分成,而且英足總還要拿去一部分收入,支持英格蘭足球事業的展,這也是英提出的一種所謂的“團結資金”和“補償資金”,保障低級球隊的生存。

這也符合老爺子的改革的遵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大家共同致富的目標,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過去英格蘭足球聯賽的分成,雖然頂級球隊拿走一大部分收入,但是各級俱樂部還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在一個大鍋裏撈飯吃,吃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現在不同了,英在甩開英格蘭足球聯賽的甲、乙、丙三個級別的所有俱樂部,連足總這個管理者都甩開了。

因為《英聯賽創立協議》這個協議宗旨就是英擁有獨立進行商務開、讚助談判的權利,轉播權也不再屬於英足總或者聯賽委員會,而是英聯賽自己支配出售的權益之一。這個協議意義就是新成立的英聯賽的財政已經從英格蘭足總的聯賽委員會中徹底獨立出來,也徹底脫離了原來的四級聯賽體係。

嗬嗬,也就是,英把原來大夥兒的錢所有權拿回來,然後這方麵所得利益再給你,你還得感恩戴德。就像一個集體製企業一樣,私人老板承包了,那麼按照原來的工資標準,稍微高一點再給你工資,你不高興,當然高興!但是私人老板利用這個集體製企業開出來的附加值,你就得不到了,而且他還把所有權一分錢不花的搞過去了。

英就是這樣幹的,不是英聯盟的,我施舍點給你,這叫“團結資金”。英聯盟原有成員的,但是你被淘汰了,我還給你一些補償,這叫“補償資金”。

因為現在的一切主動權在英聯盟公司手上,電視轉播費多勞多得,但是商務開的讚助費及其他的費用呢?而且這一塊費用占有比重越來遠大,還是和企業收購一樣,我隻要優質資產,要有一技之長的員工,這個能夠產生附加值,至於不良資產,那些年老體弱的員工,你就待在一邊,給你點飯吃,你就歇著,這真算有良心的老板。

這樣一來,諸如牛津聯俱樂部這樣準備混日子的沒有雄心的甲級俱樂部球隊可就慘了。

英留有升降級通道,留有希望。一家足球俱樂部,你投資,升級英,那就進入堂,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如果被降級,或者投資後雞飛蛋打,那你就與海水為伴吧!

二世分析到很晚才沉沉睡去。

第二一早,被停賽停訓的二世開始走訪牛津聯球迷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征詢意見,喬丹也開始請經濟行業分析師來討論牛津聯值不值得投資的問題。

三之後,二世和喬丹碰頭,由喬丹整理彙報這次收購牛津聯俱樂部計劃的意見內容方案初稿。

可惜的是經濟分析師的意見與二世的設想相左。

《初稿》內容核心就是收購牛津聯意義不大,沒有投資價值。建議收購利物浦、曼聯,阿森納、熱刺等豪門俱樂部。

二世啞然失笑。

二世又不是不知道阿布買下切爾西功成名就,美國商人格雷家族收購曼聯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二世為什麼提出收購牛津聯呢?是因為二世現在在牛津聯踢球,成為了牛津聯的球迷嗎?或者對牛津聯產生了感情嗎?不是的,二世到目前為止還不是牛津聯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