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就被這群讚助商集體撤離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原指望還有幾家能夠留下呢?畢竟牛津聯也是英甲級別的俱樂部,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牛津聯俱樂部那就是一朵塑料花兒,看起來豔麗無比,實際上根本不能招蜂引蝶。
這些讚助商撤離後,新的讚助商也不是那麼好招商的。新賽季開始,牛津聯俱樂部一大塊營業收入就這麼沒有了,現在俱樂部人員工資都要從自己口袋裏掏錢了,這不要了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的老命嗎?
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開始為牛津聯球隊招商引資,大半年過去了,就隻有牛津聯本地的一家運輸企業讚助商,那還是球場的廣告位。
牛津聯俱樂部招商引資如此艱難,問題還是出在牛津聯自己的身上。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不願意投入資金改造球隊,讓牛津聯球隊自力更生。牛津聯俱樂部又不是工廠,它本身又不創造價值。
足球俱樂部商業讚助價值那是與球隊的成績,與球員,有直接的密不可分的關係。足球俱樂部成績越好,球隊的足球明星越多,那俱樂部的商業讚助價值就越高。也隻有這樣的俱樂部不需要招商,不但如此,俱樂部還挑挑撿撿的,但是願意讚助的企業卻依然趨之若鶩。
利益決定一切,因為球隊的讚助商那是企業,而不是慈善家。
牛津聯俱樂部的老板,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自己都不敢投入資金建設俱樂部。入主牛津聯後,不但不買人還在賣人,那牛津聯球隊的成績還能有保證嗎?
一家企業願意出錢讚助足球俱樂部,就是為了足球隊的曝光率。球隊成績好,大家追捧,從而推廣企業的美譽度。
但是現在的牛津聯實在讓人看不到希望,搞不好還要降級。
在這種狀況下,哪個企業敢讚助牛津聯?難道把錢送給你牛津聯,等牛津聯降級後敗壞自己企業名聲嗎?
這不是搞笑嗎?除非這些企業的經理人都是傻子,那還差不多。
這就是所謂的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一個商業讚助就能把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為難到如此?
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艱難四處兜售牛津聯俱樂部,還不僅僅為了球隊讚助商的問題!
如果僅僅是讚助商問題,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還不是很為難,大不了再投入一兩百萬英鎊資金,買進幾名球員,顯示一下俱樂部的雄心,慢慢釣魚就是了,畢竟足球俱樂部那是稀缺資源。
現在的問題是屋漏偏於連陰雨,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不願意往俱樂部投入資金,但是現實要求他們必須要掏錢,還是大筆的資金。
希爾斯堡球場慘案剛剛過去三年,英國政府為了保障球迷安全,英國政府的《泰勒報告》出台。政府強製要求足球俱樂部必須改造球場,廢除全部站位,全部改成坐席,需留足安全疏散通道,並且必須在比賽日加大保安力量。這是強製性文件,規定時限,一二級聯賽隊伍級球隊率先實行。
牛津聯現在需要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泰勒報告》要求,在1994年底,完成球場安全問題的強製性改造。牛津聯現在的莊園球場,那隻是一個容納二萬六七千多人的球場,這個還是站台人數統計數量,如果改為坐席,對不起,一萬人,頂了。
這個可是斷子絕孫的問題。牛津聯如果按照要求改建球場後,球場隻能容納一萬人,比賽日收入就銳減,那牛津聯在英甲根本存活不下去。
一個大球場是一家豪門足球俱樂部的根本。但是要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新建一個球場,那就不是幾百萬就能搞定的了,投資風險太大。
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那是企業,不是做慈善的,是要以盈利為目標的。買地皮,蓋球場,引進球員,哪個不需要錢。假設英格蘭生物質回收公司投入了巨額資金卻沒有升級級聯賽,那真的就是雞飛蛋打。他們的錢又不是大水淌來的,沒有足夠的利益,是沒有哪個公司願意去承擔這個風險。
所以,現在的牛津聯足球俱樂部要自給自足那真是一個冷笑話。牛津聯麵臨的囧境,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雄心和規劃,不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改造,那牛津聯的前途真的是一片黯淡。
二世與麥克拉倫聊著聊著,覺得飯菜都不可口了,幹脆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