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牛津,到了學校,二世急匆匆找到了大衛。
這時間,大衛竟然不在正在訓練場上訓練,還在悠哉悠哉在教室和一群同學聊,吹噓暑期足球比賽呢!
大衛的口才不錯,那是學媒體專業的,一眾同學被大衛得激情澎湃,恨不得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看到二世回來,還找到教室,麵色不善,大衛也是知道肯定破壞了二世的好事,趕緊把責任都推到解散的假日街頭足球隊身上。
聽大衛一,二世才知道,還真是牛津假日街頭足球隊惹的禍。
本來,球隊已經解散了,偃旗息鼓,但是牛津街頭,依然還留下當初的傳。
這段時間,牛津假日街頭維多球隊太風光了,同那些臨時組建的足球隊比賽,以全勝戰績結束,唯一平球的還是半職業俱樂部球隊。
就如《牛津郵報》所,雖平卻榮。
《牛津郵報》在報紙上的持續吹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牛津大學人文學院足球隊,都會誤以為人文學院足球隊是如何如何之強,因為牛津假日街頭足球隊就是以人文學院足球隊為班底的組建起來的隊伍。
現在人文學院足球隊這就等於變相的成為了牛津大學最強戰隊,這引起了那些回校的各學院、大學的各支戰隊得球員的不滿。
如果是私下裏就罷了,現在是報紙上的,而且是《牛津郵報》,在牛津那是大報,這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建築學院率先提出挑戰,他們足球隊可是號稱最強戰隊之一。實際上,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建築學院隊和人文學院雖之間,兩隊之間有輸有贏,建築學院的確是屢占上風。現在以挑戰者形態出現了,自貶身價,大衛哪裏有不願意接招的。
戰火就在不經意間出現了。
大衛之所以急匆匆給二世打電話,那根本就沒有事情要和二世相商。隻是自己興奮,球隊被人挑戰,特別比自己實力強的球隊挑戰,那不是榮譽嗎?大衛僅僅為了把這份榮耀,把這個消息分享給大家,還擺出一副有事相商的樣子。
二世真的想揍他,不過回來了都回來了,看著大衛同學都羨慕看著二世,也是為二世喝彩,估計大衛沒少吹捧二世,但更大可能就是以二世這匹千裏馬的伯樂身份出現次數居多。想一想,也不是什麼大事,還是算了吧!
二世可沒有大衛那個聊的閑心,跑到足球訓練場,開始獨自一個人的訓練。
人文學院足球訓練場上那是安安靜靜的,球隊的其他球員都幹什麼去了?
那是拉攏拉拉隊去了。因為英國喜歡紳士,其實就是喜歡決鬥、挑戰,但是決鬥、挑戰也是需要觀眾的。決鬥與挑戰不僅比較是對手之間的事情,那觀眾,就是支持者,也需要在質量和數量上較量一下。
而此時,同學們正好是大家回校時間,學習還沒有走上正軌,正是閑的慌的時候。一聽,挑戰賽,那好呀,鼓掌歡迎。實際上根本上不需要拉攏,知道這個消息的同學紛紛表示支持,要求到現場看球。
兩支球隊剛開始時拉攏拉拉隊時,在質量上選擇,肯定優先拉攏校花、校草,也讓他們帶動人氣。現在一看,此策略簡直就是火上澆油,表示到現場看球的同學,數據不完全統計,竟然有兩三萬人之多。
人數眾多,那賽場安全問題就成為了兩隊組織者心頭之患。現在,學院之間足球挑戰賽,那可不是和平的友誼賽,年青人到哪裏都一樣,熱情似火,情緒控製力相對較弱。特別有女神、男神之類的拉拉隊時候,那更是激情高漲,一不心,學生球迷之間可能就會生肉搏。
特別是這次,雙方開始都不遺餘力的動群眾,拉攏拉拉隊,為自己的球隊加油,現在好了,人多了,問題就出來了,這個不再是兩隊私下裏較量了。
本來大衛準備向學院申請校區足球場的,但卻被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建築學院搶先了一步,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已經同意開放他的校區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