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十二個討論組的參與,宋鴻飛的實驗進展極快,本來宋鴻飛還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夠完成的工作量,兩三個星期就完成了。這就是人海戰術的威力。
當年為了攻克瘧疾,全國不知道有多少個科研團隊多少個科學家參與到攻堅戰裏麵去。最後才有屠呦呦的團隊找到了最佳的提取部位與最佳的提取方法,可以這個結果是無數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雖然絕大多數人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但是他們的工作一步一步縮了範圍。
兩個班1個組,六十多個學生參與到課題之中,雖然不可能每泡在實驗室裏,但是他們能夠幫助宋鴻飛做太多的事情。
雖然讓學生團隊參與課題,耗費的試劑耗材比宋鴻飛親自做實驗要大了差不多一倍多,但是節省的時間對宋鴻飛來,卻比金錢還要更加重要。
宋鴻飛必須盡快發表一篇學術論文,奠定在潭州科技大學這個平台的研究基礎。隻有研究基礎紮實了,在縱向課題的申報中才能夠占據比較有利的位置。雖然還沒到國自科以及省自科項目的申報時間,但是宋鴻飛要想在下一次申報中有所斬獲,多以潭州科技大學這個平台發表學術論文是非常重要的。
宋鴻飛想第一次以潭州科技大學這平台一下子拿到國自科項目或者是省自科重點項目,可能性不會很大。但是國自科青年項目或者省自科青年項目的可能性則非常大。
宋鴻飛有比較紮實的研究背景,在碩博研究生階段,宋鴻飛有多篇影響因子不錯的學術論文。可以充分明宋鴻飛有很紮實的研究背景。如果再能夠以潭州科技大學這個平台發表幾篇學術論文。對宋鴻飛獲取科研項目,極其有利。
之前,宋鴻飛本來考慮發表幾篇影響因子不是很高的。其實他看中的刊物也不低,二區的JURNAL F LEULAR BILGY,影響因子也到了40左右。放在科大,也很不錯了。但是宋鴻飛以前在讀研的時候,眼睛裏隻有一區的論文,影響因子向來都是10以上。
隻是來科大之後,不能夠繼續博士階段的研究繼續挖下去。剛挖的新坑,宋鴻飛還處於一個打基礎的階段。但是最近的進展飛速,讓宋鴻飛想得更多了一些。
隨著實驗數據的新鮮出爐,宋鴻飛將手裏的數據略作處理,發現結果確實超乎想象,非常漂亮。這麼漂亮的數據,再去發二區論文,宋鴻飛就有些不甘了。
宋鴻飛將目標改為PLAN ELL,選擇這個刊物的原因是宋鴻飛對這個學術雜誌很熟悉,在博士階段曾經在這上麵發表過論文,能夠提高宋鴻飛中稿的幾率。畢竟潭州科技大學這個平台在國內還是缺乏知名度的,在這樣的平台發表論文,是比較有難度的。尤其是最近幾年國內學術界醜聞屢出的情況下。
PLAN ELL的影響因子可不低,常年在10左右,而且在SI植物類非評論性雜誌中排名第一。在這裏麵發表論文的難度並不低。宋鴻飛曾經能夠在這樣的學術雜誌發表論文,明他的學術水平確實不低。本來,宋鴻飛畢業的時候,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當時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被許中林忽悠到潭州科大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