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馬當要塞(1 / 2)

寺內壽一第一時間就開始調兵遣將,生怕蕭四明部趁著日軍兵力空虛,奪取濟南、泰安。 WwWCOM

蕭四明渡河後也是第一時間命令部隊展開,橫掃泰西地區。

遠在武漢的蔣委員長,此時卻正在為日軍偷襲馬當要塞而氣的罵娘呢!

盛夏的武漢就是一座火爐,悶熱悶熱的。但蔣委員長生性嚴謹,又是日本6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很注重軍容軍姿,風紀扣都扣的嚴絲合縫的。

武漢會戰早已拉開了序幕。軍委會也在6月的中旬製定了保衛武漢的作戰計劃,規定了戰略方針,決心立足外線,保持部隊高度的機動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最後轉變敵攻我守的戰爭態勢。

按照軍委會的武漢會戰計劃,蔣委員長親自任總指揮,調集第五、第九戰區全部兵力和海空軍各一部,沿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組織防禦,準備持久作戰。

第九戰區是為了保衛武漢而在6月中旬新成立的,陳誠擔任司令官,薛嶽副之。

這次,軍委會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個軍,作戰飛機約架,艦艇餘艘,總兵力近11萬人。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然屏障,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具體部署上,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7個軍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第一兵團薛嶽所部防守南潯線,並沿鄱陽湖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以外線之勢擊破西進日軍,防止日軍進攻南昌及迂回長沙;第二兵團張奎所部確保九江至瑞昌線正麵,並沿江構成陣地帶,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嶽陽、蒲圻、鹹寧;湯恩伯軍團控製於各重要據點之間,以便隨時策應一線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個軍負責江北作戰,命第四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兵團,利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敵取捷徑攻略武漢;以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所部為中央兵團,布置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以第三兵團孫連仲所部為左翼兵團,控製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地障,重在阻敵迂回武漢之北;命第二十四集團軍韓德勤所部擔任敵後遊擊;以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纘緒所部為第二線兵團,策應一線作戰。

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

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向粵漢鐵路迂回。

總的來,軍委會的武漢會戰計劃,是以外線進攻為主,陣地防禦和遊擊為輔,實施戰略防禦。這個計劃無疑是正確的!

問題是再正確的計劃,都是靠人來執行的。如果執行的人不靠譜,那就麻煩了!

馬當位於贛北最東麵的彭澤縣江邊,與江中孤山遙相對峙。江麵狹窄,水流湍急,形勢險要,是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江防要塞。

為了阻止日軍沿江西進,確保九江、武漢安全,國*軍在江心橫貫一條欄河壩式的阻塞線。兩岸山峰險要處設有炮台、碉堡、戰壕等工事,水麵布置了道水雷防線。

守衛馬當要塞的,是從青島撤退下來的海軍第三艦隊的部隊,海軍當作6軍使用了。

馬當要塞守備司令部司令王錫燾,下轄一個守備營、、總隊和6戰支隊大隊。

第總隊總隊長鮑長義把所屬個步兵大隊,部署在馬當以東的長山,這裏有8個鋼筋水泥的重機槍掩體等堅固工事。

總隊的1大隊,部署在馬當最前沿的香口,以四七海炮控製這一帶江麵。

6戰支隊大隊大隊長杜隆基將日造三八式七五野炮8門,安放在長山南麵窪地的隱蔽陣地。

上述要塞守備部隊作戰,統歸第總隊總隊長鮑長義指揮。

馬當要塞司令部的上級,是馬湖區要塞指揮部,指揮官由16軍軍長李蘊珩兼任,指揮馬當、彭澤、湖口部隊協同作戰。

李蘊珩把所屬5師1團部署在香口到東流以南江邊陣地,防止敵人在這一帶登6。其他如6師、167師等部隊駐在太白湖和彭澤地區。

中國空軍集中在漢口、南昌機場,戰時到馬當給守軍以空中支援。

這樣堅固的要塞,在蔣委員長想來,最少能夠堅守一個月!

誰也想不到,上旬日機就已經開始對馬當要塞的偵查轟炸了,統一指揮馬湖要塞守備作戰的第16軍軍長李蘊珩卻腦子進水,突奇想,在6月1日,召集馬當、彭澤兩地的鄉、保長及16軍的副職軍官和排長進行訓練,取名為“抗日軍政大學”,為期兩周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