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謝書記,主任的攝像機是政治處的,我們的攝像機在樓下。”
“今也拍?”
“拍,局長命令把訊問過程拍下來交給劉檢。”
部下很爭氣很長臉,張局很滿意,側身笑道:“謝書記,視頻證據也是證據。從今往後,遇到一些嫌疑人極可能翻供甚至誣陷辦案民警刑訊逼供的案件,我們都會把審訊過程拍下來,把案件辦成鐵案。”
謝書記似笑非笑地問:“張局長,這麼你們打算要多裝備幾台攝像機?”
“有這個打算。”
“可惜楊縣長沒來,你隻能回頭單獨向他彙報。”
快過年了,大街巷一派喜慶的氣氛,黨政機關一樣要過年,上下級關係沒之前那麼嚴肅,謝書記話音剛落,檢察院、法院和司法局的領導頓時哄笑起來。
“不開玩笑了,正事。”
謝書記擺擺手,饒有興致地:“dna鑒定,電視上見過,報紙上看過,以前感覺很科幻,後來現確有其事,又感覺離我們很遙遠。沒想到dna離我們很近,居然真應用到案件偵破上。今就是來開開眼界的,開始吧,給我們介紹介紹。”
“韓,你在7‘進修’了好幾,你給謝書記、郭書記、關縣長,給各位領導彙報彙報。”
“是!”
會議室裏擺著一台彩色電視機和一塊黑板,韓博從包裏取出一張連夜準備的雙螺旋結構示意圖,不緩不慢,侃侃而談。
“dna全名是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核酸,又稱去氧核糖核酸,英語表述,即deyribnunea,是一種分子,由瑞士醫生弗雷德裏希-米歇爾在1869年分離出來的,它是人體遺傳的基本載體……”
“自189年阿根廷警方利用指紋作為破案的證據以來,因其唯一性和可靠性的優點迅被全球警察采用。多年來指紋比對在偵破案件中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定案的鐵證,被譽為證據之王。
隨著指紋證據在影視和書籍中的廣泛傳播,如今指紋破案已世人皆知,故此許多犯罪嫌疑人有備而來,戴著手套在現場作案不留痕跡,使偵查員難覓痕跡。”
“195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華生和弗朗西斯-克裏克,用光衍射出雙螺旋結構分子的影像。為此,他們於196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獎。利用dna識別人身是英國基因學家亞曆克-傑弗裏斯於1984年現的。”
“一個秋的早晨,他散步時靈感如同閃光一般掠過他的腦海,下午他便開始設計在罪犯調查中運用dna的方法。第二年,英國次運用dna宣判一名嫌疑人無罪。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dna數據庫的國家,警察將現場采集的血樣與數據庫的樣本一比對,許多案件對上後就破了……”
準備充分,深入淺出,領導們聽得津津有味。
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周勝男是一位女領導,法學碩士,精明能幹,突然道:“韓所長,我個人非常欣賞你們極具前瞻性的將dna鑒定技術應用於刑事偵查,作為檢察官我也非常清楚dna鑒定技術因其巨大的威力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但在我看來它並非絕對可靠和萬無一失,你能不能談談它的缺點。”
這女人總是挑公安局的刺兒,不過你這次麵對的是我們局裏最狡猾的狐狸。張局一點不擔心部下無法應對,起身又給領導們散了一圈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