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你我皆是誰(下)(2 / 3)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究竟是真是假?

“那麼問題的根源又回到最初的提問,包括所有的在場者在內,我們都是誰?我們到底算什麼?”魯西華再次把問題提了上來,這一次幾乎立刻就引起了絕大多數人的共鳴。

“古人雲: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就是前人對我們眼前這片地時空的理解和猜想,這中間就涉及到兩個詞,那就是長短和時光。關於,長短這個詞,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它的含義。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代表人與人或者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遠近長度。但是,時光呢?時光到底是什麼?無數的才智之士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今日有幸,諸位願意受邀來到此處,我就來為諸位講講本真人對於時光的淺析,以及它深藏的意義,隻有了解了時間的奧秘,就能明白我們在座的諸位今能聚到一起的緣由。此乃一家之言,可做參考。道有萬千,此論僅為其一。”

魯西華在拋出一個驚世之問後,迅速又再次提出一個新的問題,隻不過這次的問題更加貼近在場所有人的現實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差距前後數百年,分處不同時代的幾千人同聚一堂?甚至偏離曆史,出現、影視甚至遊戲中才會出現的人物。

這個話題頓時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注意,甚至之前一些目光投向艦外璀璨星空,不關注場內,一副任他崩地裂,唯我獨善其身的人都將自己目光紛紛收回,望向那位道門真人。

道法?

傳道?

此刻無論是佛門還是道門,大儒名士,又或高堂之人,都紛紛屏息凝神,能夠親耳聽到一位真人傳道,這可是百世不遇的機會。

生學子的人士甚至迅速整理自己的衣冠,躬身向著魯西華的身影行禮之後,迅速雙手附在膝上,跪坐於席,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成仙並非虛幻,眼前就有一位鮮活的例子,大道在前,不再是遙不可及。

請問又有誰不想長生呢?

宴台上一片寂靜,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等著真人為他們解答這個千古之惑。

“時光逝兮年易盡。無論從前人還是今人留下的典籍經論來看,時光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所以時光對大家來就是一個人人都知道,但又不知道是什麼的一種東西,雖然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它。”魯西華用低沉而緩慢的聲音開啟了自己對時光之道理解的序論。

“時光是生命。”魯西華的話剛落下,就有不少人發出了相同的答案,看來回答的大都是來自後世科技世界的人士,他們普遍接受過較高的教育,各種知識來源極為方便,自然有著自己的看法。

魯西華笑了笑,“這也算是一種解釋,但是在我的理解中,其實長短和時光都是一種東西,那就是距離。長短是不同空間上相隔的差距,而時光是不同時間上相隔的差距,甚至可以是不同感情、認知、心靈上相隔的差距。而這個差距,我就稱之為距離。”

“時光是宇宙的一個重要組成要素,和長短一起構成了物質世界的基礎。而感情、認知和心靈是構成精神世界的基礎。從而可以看出,時光屬於距離,但是距離不是時光。了解了距離,那麼你才有資格去接觸道家的法與佛家的慧。當然,這些並不在今要講述的範圍,你們隻要了解,所謂時光,乃是距離之一罷了。”

魯西華的話落下,很多明清兩朝的人陷入了思索,回憶起自己看過的經史子集,想要從中找出一些佐證來證明或者反駁真人的話。而科技世界的人卻是眉頭緊鎖,因為經曆過科學研究的他們知道,自己所處的宇宙被猜測是從一場大爆炸開始的,和道家的法與佛家的慧毫無關係。所以,平均知識水平遠超古人的他們反而是聽得最吃力的團體。

“宇宙不是源於一場大爆炸嗎?怎麼又和距離扯上了關係?”於是宴台上空將出現最多的疑問顯示了出來,這也是科技時代普通人的疑惑。

“不錯,按照科技時代的學術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處宇宙的誕生可能是始於一場發生於19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在那個時點就產生了空間和時間這兩樣東西,也就是剛才我提到的長短和時光。大家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空間和時間組成的物質世界裏麵,而且還認為大爆炸之後,整個宇宙就按照一個固定的時光流速在流淌著,無人能夠改變宇宙的時間,直到一位博學之人提出了相對論,那就是時間可以變快也可以變慢。既然時間可以變快變慢,等同於長度可以變長變短,這不是距離是什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時間竟然能夠改變長短,這是什麼緣故?”

“光速論?”

“雙子悖論?”

“如此聽來科技世界還是有點意思,看來老夫要找些書好好研讀一番,就是不知道容不容易尋到。此等高深理論,定然被某些人牢牢掌控,倒是要細細謀劃,下去再打聽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