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生者不活,當死者不死,離魂依依,奈何人間不舍?
《霍·亂》有言:衣食不舍,乃生狂徒,錢權不舍,乃生戰亂,意欲不舍,乃動地,人心不舍,乃始變劫。
君問前路,不如歸途。”
——問路石碑文載
據,人在死去以後,靈魂會化為兩種形態,一曰清魂,一曰濁魂。
倘若死者生前並無太多掛念,死後靈魂便會化作“清魂”,隨著時間的推移,前世的一切——思念,記憶,情感,都將漸漸離散,而後進入下一次的輪回轉生。
反之,倘若將死之人對世間還存有莫大的不舍之情——譬如對所愛之人的思念,譬如對所憎之人的怨恨,那麼,其靈魂即便在身死之後,也仍將凝聚於一處,既不隨風飄散,亦不轉世輪回,隻能徘徊於世間,化為“濁魂”。
濁魂,顧名思義——汙濁的靈魂,倘若它們擁有了強大的力量或是湊集了龐大的數量,便能夠影響尚在人間活著的生物,輕則錯亂其心智,重則附著其身,使其變化為惡鬼。
何謂惡鬼?無善無德,無情無心,僅有貪欲,僅有食欲,僅有淫強之欲,僅有殺戮之欲者,惡鬼也。自古以來,存在惡鬼之處——哪怕僅僅一隻,也從來是屍橫遍野,民不聊生。
如今,世間的一半,皆是惡鬼。
此年乃是鬼劫17年,至於為何人間到處都是惡鬼——則要從鬼劫元年之前的“那個年代”起。
那個年代,傳有神。
“神”之所指,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整個種族,沒有人知道這個種族來自何處,知道隻的是——它們近似人形,卻素衣帶雪,一塵不染,並擁有凡人無法企及的特殊力量。
遠古時代也有惡鬼,但數量稀少,從來都不是神族的對手,唯有幾隻驚世之鬼——“貪婪:締約”,“暴虐:崩陀螺”,“淫媒:墮雙子”,“嫉恨:零蛇”,“狂食:饕餮”——可以與神族勉強一較高下,但最終也略輸一籌,被神族一一封印,永無見之日。
不過,即便與惡鬼為敵,也並不代表神族就是凡人的盟友,神族和凡人,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
神族用壓倒性的強力震懾著凡人,並定下種種條約,限製著凡人的活動,凡人一旦違反這些條約,便格殺勿論。
沒有哪個種族願意將自己的生死命運完全交予另一個種族,因此,即便力量處於絕對的下風,凡人還是不斷的反抗著神族,用生命,用鮮血,用意誌。
神的力量雖然可以任意抹殺弱的凡人的生命,卻始終無法抹殺人們的反抗之心。終於,為了徹底的將反抗者從靈魂深處加以滅絕,神族完成了它們的終極傑作——滅跡爐。
顧名思義,此爐的唯一用途便是將投入其中的生命毀滅至不留一絲痕跡。
作為遠古時代遺留下來、勘稱“奇跡”的建築,滅跡爐由凡人當中的之驕子——西域皇帝所在的宮殿拆毀重鑄而成,能夠容納不可計數的生物。
其內層,是由被稱為“石中帝王”的玉核金剛鑄成,堅硬無比,不懼高溫;外層則由黑道封魂石鑄成,雖然堅硬度不及玉核金剛,卻能將飄渺的靈魂牢牢封鎖;爐內裝著的是從異世的“火海”當中帶來的海水,即使與世隔絕,也能以熊熊之勢永遠燃燒。。。滅跡爐是全封閉構造,隻有一處開口,被大門緊鎖,大門唯一的鑰匙則被神族之王封存在了自己的體內。
毋庸置疑,滅跡爐是神用來處置反抗者的終極手段,當凡人的肉身被投入此爐,無盡的烈焰將使其燃燒至灰飛煙滅,而他的靈魂,則被外層的黑道封魂石牢牢封鎖在爐內,同樣將處於永無止境的煎熬當中,無法輪回。
因此般種種,滅跡爐又被人們冠以“地獄”之名。
隨著越來越多的靈魂被關押進滅跡爐之中,凡人當中開始出現了大量的絕育現象,人口數量大幅度下降,至此,凡人終於意識到了反抗神族的代價,幾乎就要放棄反抗之心了。
幾乎。
凡人之中,有一名為“虞宮”的氏族,所有族人皆性狂傲,驍勇善戰,喜好屠戮,一向被凡人稱為“人間暴君”之氏族。正是這一氏族,在幾乎所有凡人都放棄了反抗之心的時候,還在不顧一切的與神族鏖戰著。
但縱使虞宮一族善戰,終究是凡人之軀,無法匹敵神族,可是他們即便頂著滅族的風險,也從未出現一個屈服之人,這份悲壯,使得他們全然成為了其他凡人無法望其項背的英雄。
眼看著虞宮一族男女老少盡皆上陣,前仆後繼,卻全都身死“神”手,即將全滅之時,事情卻出現了轉機。
一位神與虞宮一族的某個男**合了。
交合的結果,是該男性體悟了神族的力量——“靈氣”。從此,他便不遺餘力的將這份力量的掌握方法傳播開來,首先是虞宮一族,接著是其餘一部分的凡人,領會靈氣之使用方法的凡人越來越多,終於,憑借著人類龐大的數量與虞宮一族的帶領,戰勝了神族。
至於那對交合的神與人,誰也不知道他們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