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時已到,宣玉牒!”
片刻之後,突然一聲嘹亮的清唱在登封壇下響起,封禪的時辰已經到了。
封禪的時辰一到,整個泰山仿佛都在那一瞬間安靜了下來,等待著大禮開始。
短暫的寧靜後,就是一陣重鼓之聲在山腳之下響起,緊接著是山腰,越來越多的重鼓順著泰山的山道被一麵麵地敲響,一路而上,直到蔓延到了登封壇上,敲響了登封壇上的最後一麵鼓。
於是乎,整個泰山都沉浸在了一片鼓聲當中,這片鼓聲震懾天地,直達雲霄,仿佛能將人間的意誌傳遞至九重天上。
鼓聲響了盞茶的功夫,慢慢地又自山腳往上停了下來,整個泰山又慢慢地歸於安靜,沒有了聲音。
這時,長孫無忌手中捧著玉牒,走到了李恪的跟前,將玉牒獻上。
李恪自長孫無忌的手中接過玉牒,緩緩捧起,神色肅穆,朗聲誦讀了出來。
“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有隋運屬顛危,數窮否塞,生靈塗炭,鼎祚淪亡。高祖仗黃鉞而救黎元,錫元圭而拯沉溺。太宗功宏煉石,定區宇於再麾;業壯斷鼇,飲滄海而一息。
臣忝奉餘緒,恭承積慶。遂得昆山寢燎,炎海澄波。雖乃業茂宗祧,斯實降靈穹昊。今謹告成東嶽,歸功上元。大寶克隆,鴻基永固。凝薰萬姓,陶化八紘。”
李恪誦讀已畢,但聲音卻還在山穀間回蕩,而就在這一瞬間,天上仿佛收到了李恪的感召一般,原本彌漫在山頂的雲海竟然開始緩緩散開,任由陽光自東方灑在了登封壇上,在壇頂圍繞著李恪形成一個奇妙的光圈,這一刻的李恪仿若神祇。
在宣讀完玉牒文後,李恪也緩緩轉過了身去,麵對向了登封壇下的人群。
這一刻,所有人正都伏身在地,從岱頂之上,一路沿著山道,連綿到了山腳,就像是一條由人組成的巨龍,盤在泰山之上,而登封壇上的李恪,就是那個龍首。
這一刻,李恪意興遄飛,竟生出一種天下盡在手中的豪邁暢意,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他是大唐的皇帝,天可汗,海內共主,凡蒼穹之下,四海之內,都是他的江山,都是他的子民。
這一刻,李恪恍惚了,恍惚見李恪仿佛看到了初來這世間的自己,看到了那個坐在東宮池畔仰望天空的少年,短短三十餘載,已經是今日之光景了。
看著眼前的一幕,感受著腦海中的回憶,李恪的心中前所未有的堅定,他是大唐的帝王,這裏就是屬於他的盛世江山,他將會親手把大唐打造成古所未有的繁盛王朝。
李恪看著人群,緩緩開了口:“我大唐立國以來,三十有六載,安亂世,平北疆,定西域,武功卓世,古所未聞,此亦多賴眾卿之力。
然其國雖大,好戰必亡,朕取前朝之教訓,欲漸寬武政,興文治,除龍朔年號,改元弘治,以表治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