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褒貶不一(1 / 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翻開當的《芝加哥論壇報》財經版,首先進入肖陽視線的是一條大寫加粗的標題:“90分鍾狂攬600萬,恐怖吸金速度誰能敵?”

和誇張到略顯驚悚的標題相比,這則新聞的內容本身倒並不完全是捕風捉影的主觀臆測,也不知動用了什麼手段,負責報道此事的記者采訪到了其中一位與會者的隨行人員,據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曝料人聲稱,他曾親眼目睹他的老板開具了一張麵額為50萬美元的現金支票,而收款人一欄填的正是那位大預言家肖陽的名字,以此類推的話,肖陽將從1名與會者手中獲得總共600萬美元!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什麼樣的預言,才值得這幫工於算計的投機者們心甘情願地掏出這麼一大筆錢來交換呢?

參照肖陽此前發布的幾則預言,以及與會者的身份和投資方向,該報記者做出了以下幾種推論,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像之前的洛杉磯大地震那樣,肖陽提前預見到了某個國家或地區將發生某種重大自然災害——當然也不僅限於地震,還有可能是颶風、台風、海嘯、火災等等——從而導致某種農作物或礦產如大豆、玉米或石油的嚴重減產,進而影響到該商品的供需關係以及現、期貨價格,這就給了這些嗅覺極其靈敏的金融家們以可操作、牟利的廣闊空間。△↗,

除災之外,人~禍的可能性也被羅列在內,例如某個國家、地區的政權或某家國際性大公司內部發生重大人事、權力更迭,亦或者是遭遇到某種意外,都極有可能影響到某些大宗商品或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等的優勢提前進行做多或做空操作,無疑可以幫這些與聞機密的人賺取到采用常規投資手段無法企及的巨額回報。

不得不承認,雖然該報道在細節方麵有些失實甚至誇大之處,但在整體方向特別是對於肖陽所預言的內容的推測方麵已經與事實相去不遠,這也讓他對這些記者們挖掘新聞內幕的手段之高明、嗅覺之靈敏、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之強悍有了更為清晰、深刻的認識。

當然,別人猜到歸猜到,作為當事人之一,他本人也一樣受到保密協議的限製,別親口承認事實真相了,就連半點口風向不能向媒體透露,否則就會因違約而被十幾家與會代表聯名告上法庭,因而麵對如雪片般飛來的電話采訪邀請,他是一概不加理睬,如數推給自己的經濟人去應付。

從肖陽這裏得不到答案,不甘罷休的記者們又分頭找上了其他與會人員,然而此事關係到各自的身家財產,即便沒有那一紙保密協議,別人也休想從他們口中掏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來,而事態的發展也正如布萊恩所的那樣,出於對財富和名人效應的追捧,這種三緘其口的態度也進一步引發了更多的關注,除專業的財經類記者之外,更有越來越多的娛樂、時事類記者參與進來,短短幾時間裏,各種討論、推測紛至遝來,風頭之勁,甚至隱隱超過了傑克遜一案的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