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張狂小子(1 / 3)

這是一個普通的鄉村少年成長為籃球巨星的故事。

故事從二十一世紀初的一個南方鎮開始。

慶林鎮,處於粵北山區的一個邊遠鎮,地理位置閉塞,經濟發展落後,就算是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南方大地也吹不到這個窮山惡水之地。慶林鎮人自古以來民風強悍,史上多出剽悍猛匪,在鄰近幾省上也赫赫有名。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外來文化襲入鎮,許多原有惡習逐漸被遺棄,民風稍有改良,但慶林人好鬥的風氣不減。

自從籃球運動在民國初年由一個前來探險的美國人傳入慶林鎮以來,無心插柳柳成蔭般地在這個山野之地引起一股打球風潮,老幼婦孺都會耍上一兩手球技,並形成獨特的鬥球之風。慶林人以球會友,互相拚鬥切磋球藝,並以此為樂趣。

作為年輕一代的聚集地,校園成為了慶林籃球傳承發展的大本營。在這裏,少年們將自己的青春激情揮灑在球場上,或為搏得場邊紅顏笑,或為爭個勝負高低。

慶林第二中學。

一群少年正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地打著球。

在正常情況下的比賽中,都是5v5的籃球賽打滿整個籃球場,而v就打一個半場。但在這個的校園裏,卻有足足十個人擠在籃球半場,周圍還有幾一幫人等著下一批上場。

鄉鎮中學的球場本來就少,而每個男生都喜歡打球。僅有的兩個球場容不下少年們打球狂熱的心,隻能一反常規打半場5v5,其中一隊首先投進五個球就算贏,輸的一方下場,輪到場邊的另一隊上場,依次循環,讓每個人都能打上球。

場上的人專注在球上,全身的青春激情都散發在的泥地板上;場邊的人也密切注意著場上的賽況,觀察著即將的對手,時而和身邊的隊友討論著對方的優缺點,每當有精彩的進球或表現,亦毫不吝嗇掌聲和歡呼來表達內心的激動之情。

唯有場邊一個戴黑框眼鏡的少年與眾不同。他身上不像其他少年空著寬鬆的運動衣服,而是修身襯衫搭配休閑褲,斯文樣子與周邊格格不入。眼鏡男站在與其他人有段距離,雙手抱胸而立,滿臉盡是不屑的表情。

“果真是一群山野子,哪有這樣打籃球的。”

眼鏡男的話得很輕,且像是自言自語,但還是有不少人聽到了,隻是沒人理會這個不知從哪裏跑來的少年。

場上隻有一個球,而對球如饑似渴的熱血少年卻有十人,顯然球權是不夠分的,所以節奏打得很快,一般幾個簡單的傳接配合就投籃了。一旦投籃不中,就有幾個強壯的男生往籃下衝去,為了爭一個籃板球不惜與其他人發生強烈的身體接觸。

如果按照嚴格的判罰,這種程度的接觸已是犯規。

但樂在其中的少年們毫不在意這點碰撞,隻要在人堆中搶到了球,就會得意向周圍的觀眾作出勝利手勢。

“瞎打,簡直就是瞎打,這種動作已經是嚴重犯規了。按照籃聯規則,搶籃板時不能推人、拉人……”眼鏡男又忍不住嚷嚷了,聲音不是很大,但在的球場邊上足夠聽得清清楚楚了。

明眼人可以看得出來,這群少年打球完全沒有規則章法可言,常常可以看到一堆人圍著球來進行爭奪,各種動作拉扯衣服,但無論怎樣拿到球把球放進了框內就是勝者。

在這種貌似沒有規則的對決中,卻有一支隊伍長時間留在場上,成為長勝將軍,接受著其它隊伍的輪番挑戰。

仔細看那支隊伍,就可發現他們的戰術很簡單,也很有效,就是一個個子不高的黑膚少年帶著球突破,單人往往防不住,一個虛晃就殺到籃下得分,機會合適時還會騰空爆扣,極富觀賞性的表演引得操場上眾人的歡呼聲雷動,口哨聲響起。

一旦有兩個人來包夾,黑膚少年就及時分到無人防守的隊友,空位投籃的命中率往往很高。而與黑膚少年同隊的另一個精瘦少年,投籃精準,隻要騰出空位總能把球投到籃框內。

有那麼一對組合在,進五個球就是輕而易舉、砍瓜切菜換事,這支隊很快就把另外一隊刷了下去。

敗下陣的人顯然不服,但又不得不讚歎一句:戴浩春的單打過人能力的確是強,一個人根本就防不住;戴瑞昌的投籃的確神準,絕對不能給他留出空位。

那個黑膚少年便是戴浩春;神投手便是戴瑞昌。

他們是慶林二中籃球隊的“雙子星”,自從進入校隊以來無一敗績,在校隊史上是個不大不的奇跡。他們都姓戴,來自同一個村莊,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上學,對彼此的熟知程度簡直就是兄弟般心有靈犀、默契十足。

戴浩春,身高176,體重7kg,慶林二中初三學生,校籃球隊主力成員,場上司職組織後衛、得分後衛、前鋒,有時還可以客串客串下打內線對位大個子,換句話,就是隻要球隊需要,戴浩春可以打任何一個位置。擅長突破過人,籃下命中率極高:傳球能力出色,在失去平衡的情況下也能及時將球傳出。

而最為熟悉的傳球位置,就是戴瑞昌所在的位置。後者總是能把球投進。

他倆的配合已成為其他隊伍的夢魘,在戴氏兄弟手下偷得一場勝利下那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