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鳳萌、菜豬、胖、海榮、ar、異鄉人的窗、skys戀飛樰、沒有暱稱、嘉嘉、11yaihuaan、暗之飛翔)
~~~~~~~~~~~~~~~~~~~~~~~~~~~~~~~~~~
漢朝的端陽,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端午節,至少在關中地區,不怎麼時興,遠不及荊楚地區更重視這個節氣。不過以此為仲夏標誌,開啟避暑納涼模式,卻是關中權貴們所追求的,因此端陽之日,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張放今日赴端陽之會,隻帶了韓駿隨從,依然是一襲青衿,白玉束冠,臂暗藏大馬士革匕,腰懸龍影劍。在大漢朝,貴族士子佩劍是很正常的事,甚至能佩劍入皇宮,隻是在朝見子時要解下來。解劍、除履,是為臣必須遵守的基本禮儀。所以能夠“劍履上殿”,是非常罕有的待遇。
張放佩劍,既是裝飾也有實際用途,而藏匕則是塞外經年養成的習慣。隻要出了玉門關,碰到任何一個胡人,沒有不在懷裏放把短刀的,至少切肉刀都有一把,這是一種長期在危境之中保持的警覺。張放不希望安逸的生活把自己的警惕性磨蝕掉,除了上朝之外,平日出門肘藏匕,便是保持警惕的一種方式。
富平侯府距章台街不遠不近,步行一刻可至。張放沒打算駕車去,他知道今日章台街必定熱鬧非凡,人如過江之鯽,駕車未必有步行快。這點就跟後世帝都的二、三環一樣。
果然,從槀街直下,左拐,剛進入章台街,一股熱潮撲麵而來。舉目所見,人潮如織,摩肩接踵,揮汗成雨。
張放連連擺手,示意韓駿靠邊行走,同時不忘叮囑:“心錢兜,人越多賊越多。”
“公子放心,韌絲刀子都備好了,看哪個殺才敢來!”韓駿攥緊懷刃,咬牙切齒答道。
韓駿是吃過虧的,他與韓重都曾在這條街上被賊光顧過,剛的月錢被偷得精光。韓重拎刀轉了三條街,也沒找到可疑之賊出氣,當真氣壞了。後來還是張放給哥倆出了個主意,讓他們找阿離在錢兜底部縫紮一條細而韌的馬尾絲,然後再去章台街轉悠。
果然,這次賊一出手,還沒跑出五步就被覺,韓氏兄弟一陣好打,逼著賊吐出之前偷的錢。
今次韓駿隨行,有跟班的情況下,張放自然不會帶錢在身上。那一包沉甸甸的金餅、製錢,全塞在韓駿懷兜裏,這是等會的交際費用,不由得張放不心。
還好,一路來到煙雨閣前,沒出什麼岔子,韓駿鬆了口氣,也暗道可惜——他最近跟“兵王”甘延壽學了不少手搏之技,躍躍欲試,隻是沒機會。
張放負手打量眼前這漢代青樓,前麵有廣闊的場地停放馬車,相當於後世娛樂會所前的車位,此刻已停滿各式精美華麗的“豪車”。主樓高三層,裝飾以紅、黃為主,看上去有一種金壁輝煌的感覺。樓的後院緊挨著長樂宮的永昌殿,若站在樓頂,或許能看到宮牆內花木扶蘇,樓台水榭的怡人景致,大概這就是樓名煙雨之由來吧。
張放感受到韓駿的異動,淡淡道:“阿舍很失望麼?路上最少有三撥竊賊盯上你,不過全被我反盯回去,沒敢靠近。”
韓駿驚訝不已:“我怎麼沒現?”
張放下巴朝某處點了點:“還有人不死心——五點鍾方向,穿褐衣、卷褲腿那個瘦子。”
韓駿扭頭,果然見到如公子所言之人。韓駿死死盯住那人,對方終於架不住那殺人似地目光,灰溜溜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