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 動】(1 / 2)

(感謝大盟、胖、風54788、舊金、落升日、文啟趙、愛你一生、紫電☆青霜、ahena、上飛飛飛、丶喜之郎)

~~~~~~~~~~~~~~~~~~~~~~~~~~~~~~~~~~~~~~~~~~~

春風微熏,枝抽綠芽,草深林茂,鷓鴣亂飛。

俄而,山道間傳來一陣朗朗吟誦:“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聲音停止後,少傾,山坡上傳來一個略帶沙啞卻異常悅耳的高聲:“可以調素琴,閱賦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孔子雲:何陋之有?”

山道上傳來一聲讚歎:“好!好一個‘何陋之有’,不枉我驅車一遭。”

隨著話聲,山道轉彎處現出一行人,當先正是劉向,身後跟著於恬及一眾僮仆。

山坡一處突出的大石上,一襲粗麻孝衣,手持喪棒,軒昂卓立,遙遙拱手的少年,正是張放。

當劉向看到彬彬有禮,迎候於道的張放時,微感訝異,眼前這英氣逼人的少年,顯然與兩年前印象中的風流郎君大為不同。劉向頷致意,並未多言,徑直來到張氏先人墓前,讓僮仆擺上供品,一一祭拜。

如此這般折騰大半個時辰之後,劉向才與張放一並進入草廬。今日氣稍暖,加上劉向亦不避春寒,於恬也隻能添加一件夾袍後跟著進屋。

一入草廬,劉向目光逡巡,長眉一挑:“斯是陋室,德馨否?”

張放淡然道:“君子爭一世,不爭一時。”

劉向盯著張放看了一會,後者平靜對視,目光平和,隻做了個手勢:“請。”

劉向、於恬分別跪坐於葦席,其餘仆人,俱在廬外侍候。

劉向將上下兩篇念誦一篇,讚歎之餘,皺眉道:“下篇似有缺句,少子可記全了?”

張放恭聲道:“的確有缺句,這是殘篇,侄孫遍尋遺書,未有所獲,故而方生焚之以祭之念。”

張放引來劉向的這篇“奇文”,正是後世傳流甚廣的名篇《陋室銘》。這篇文張放學生時代就背誦過,後來工作中,院長辦公室也貼著這篇書法,隔三岔五總能見到,想忘記都難。

在得到於恬傳來的信息後,張放就在琢磨,該用什麼方法請劉向出山,趟這個渾水。最好的辦法,是打動他,那用什麼來打動呢?對於一個出身皇族的文學大家而言,權錢對他毫無作用,能打動他的,隻有好文章。張放手裏有兩篇陳湯的奏章,他相信能打動劉向,但不能簡單粗暴地讓於恬呈上去,否則搞不好適得其反,他需要先做一個鋪墊。

用一篇純粹的佳文,把劉向引來——是的,必須把劉向引來,因為張放無法離開此地。救人如救火,他也等不起。

張放倒記得不少唐詩宋詞,但這是西漢,什麼七言、格律、絕句、詞曲,未必有市場。能在登得漢代大雅之堂的,隻有四言、五言,還有賦。其中賦在這個時期最為流行。不過張放真沒記住什麼賦……等等,《陋室銘》,好像算是賦吧?

雖然《陋室銘》是唐朝的劉禹錫寫的,但這篇記確實是賦體,而且就內容而言,正與劉向被貶後的心態很接近。張放相信,這篇能夠打動後世無數文人的文章,也一定能打動劉向。

於是張放將此文一分為二,上篇交給於恬,讓他送到劉向麵前。同時還編了個“遺書”的晃子,等於在告訴劉向——你來不來,不來我就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