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追凶八百裏】(1 / 2)

(新卷開始,感謝大盟、胖、l藍黑色、鐵錘s及諸位新老書友繼續支持)

~~~~~~~~~~~~~~~~~~~~~~~~~~~~~~~~~~~~

黃雲漫,紅崖如峙,駝鈴聲聲,空曠悠遠。頂點說,

一支駝馬混合,商隊不象商隊,旅人不象旅人,馬賊不象馬賊的長長隊伍,穿行於綿長蒼涼的戈壁大峽穀。在峽穀上方,還有幾騎與隊伍並行,不時有騎士離隊,沿斜坡策馬上下崖壁,溝通消息。

這支奇怪的隊伍,就是張放與他的夥伴,以及十八護衛所組成的複仇之隊。

時間,是他們離開陀螺山後的第二十。

如果早知道這個任務如此耗費時日,如此艱難危險,鄧展與陶晟絕不會跟隨他們的少主人這樣幹,更要阻止其這麼幹。

違抗少主的命令,固然會遭受懲罰,但若不阻止,置少主於險地,那後果之嚴重,更非他們所能承擔。這一路上,他們幾乎是一日一諫,苦苦懇求少主回返。得到的答複,永遠都是那一句“再趕一程,或許就在前麵了。”

匈奴人犯下驚血案後,並沒有回三水,而是掉頭往北,繞白於山西麓,經眗衍(今寧夏鹽池)出長城,進入茫茫草原。

這夥匈奴人很是狡猾,這片數千頃的大草原,分屬北地郡、上郡、西河郡、朔方郡等四郡共轄,西、南、北、匈歸、渾懷各部都尉均有所屬,簡直就是個五不管之地。

這夥匈奴人進入大草原後,行蹤飄忽,時隱時現,一路指向西北。經都思兔河,過黃河,橫跨三百餘裏,竟然從朔方重鎮雞鹿塞出關,進入荒涼的戈壁荒原。

鄧展與陶晟悔得腸子都青了:為什麼不在雞鹿塞掉頭?居然在與少主人一番長談後,鬼使神差答應出塞,弄得現在不上不下。前進固然吉凶未卜,掉頭同樣困難重重。

這兩位侯府護衛並不是怕困難,而且怕危險。這一路追遂下來,他們已經隱隱感覺,這夥匈奴人不同尋常——一夥攜帶刀弓的匈奴人,擄掠數十漢人充為奴隸,居然能連過兩道關卡,其中一道還是大漢邊防重鎮雞鹿塞。如此通暢無阻,哪裏像是普通匈奴人了?如果鄧展與陶晟身上沒有帶著通關文牒,隻怕連出塞都不可能,相比之下,更顯出這夥匈奴人不簡單。

鄧展、陶晟幾乎是走一路勸一路,信誓旦旦表示,隻要將此事交與他們處理,少主人回轉長安,他們必將人救出,並提那卜骨須的人頭來見。

張放隻掃了他們一眼,都不用使出催眠刺探,就知道他們這話沒半底氣,誰信誰腦殘。

這支隊伍,就是在這種糾結情緒下,漸漸接近大漢邊境張掖郡。此時距離他們的出發地陀螺山,行程超過八百裏……

黃昏時分,一行人下到峽穀,找到一處大裂縫,打尖駐紮。

戈壁荒原,風沙摧折,岩石風化嚴重,經常可見有歲月磨蝕及岩石塌陷所形成的斷層裂隙。這些裂隙有有大,者隻容一人一馬側身而過,大者如岩洞,足能容納千百人馬駐營。

張放選這峽穀裂隙所形成的崖洞,不算大也不算,容納百餘人倒沒問題。

由於匈奴人走的並不是一條傳統商道,故而一路行來,很少旅人,這也使得他們比較容易發現敵蹤,一直緊緊追躡在匈奴人的身後。隻是匈奴人比他們早走一日行程,而且前麵走的人可以隨心所欲選擇行進路線,而追的人卻要心觀察,反複確認,這速度想快也快不起來。以至追了近千裏,雙方距離雖然在不斷縮,卻仍未能追及。

張放一行,除了有二十多匹馬,尚有八峰駱駝,用以托運物資。這些駱駝是在出雞鹿塞之前買的,行走戈壁大漠,駱駝絕對比馬管用。八峰駱駝所負載的是足夠支撐二十餘人一個月的口糧、飲水、草料及帳蓬。至於買東西的錢,則是鄧展與陶晟從侯府領取的經費——這二人身負重要使命,豈能不帶足夠的錢?臨行前主母可是下了死命令,找不回少主人,此生休想再進侯府。這哥倆早已做好了長期在外奔波的準備,錢物自然不會少帶,幾十斤黃金及布帛還是有的。

駐紮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樁腳、搭帳蓬,然後生火做飯。飲食則很簡單,把水燒開,將幹飯(把粟米煮熟以後再曬幹,漢代方便食品,可以作為軍糧及旅行中的幹糧)、醃肉、醬菜、麵片下釜,煮成一團飯糊,就可以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