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法屬於普通大眾,也就是不關注錢浩的人。
這些人確實不知道錢浩事跡,所知道就那麼幾個大新聞,如錢浩狼狽出國。當然,他們雖然不關注錢浩,但也不可避免的知道這次的事。
沒辦法,這次新聞太大,國內也瘋狂報道。
不了解錢浩的人震驚,了解錢浩的人也震驚。譬如楚仁,得知這個消息,整個人都驚呆了。
是的,因為楚瑤的緣故,他一直都知道錢浩的情況。可是,就這樣,他也目瞪口呆。
“錢浩,你還會哲學?”早已不再年輕的楚仁,又欣慰又感慨的喃喃自語。
如果錢浩的支持者是欣喜,那麼吳學光這些就是惶恐。
早在幾年前,他們就有些憂慮,因為錢浩鼓搗出一係列經典作品。可那時,國內封禁錢浩,所以他們勉強還能淡然處之。
但現在……
不提國內大肆報道錢浩,就錢浩在國外的成就,就足夠他們惶恐不安。
華夏第三位聖人!
錢浩這樣的名聲,那可是足以青史留名。而這麼一來,他們不就也留名了?可惜,留的是反麵人物的名。
一想到這點,他們心裏就悶的慌。
當初,誰想到這一點?
他們故意將錢浩與孔子對比,很成功,錢浩上當了,口出狂言。結果也不錯,大家都嘲笑錢浩。
然後呢?
這才幾年,準確的,隻不過區區五年,錢浩就真的做到了!
盡管他們,或者很多人,覺得錢浩還比不上孔子。可是,西方承認錢浩是聖人那便足夠了。
實際上,基於文化差異,雙方弄錯了一件事。
那就是,西方覺得錢浩是華夏第三位聖人,意思是錢浩名聲排在第三。而在東方,這所謂第三位聖人,便是實實在在的聖人。
不管聖人與否,總而言之,錢浩已然成為當世第一人。沒錯,當世第一,而不是東方或者西方。
這場哲學之辯,攪動了整個西方,顛覆了以往的哲學體係。與此同時,也深刻的影響著東方。不提其他國家,單華夏,共黨開始逐漸占據上風。
相信不久之後……
錢浩得知這一點,心裏並沒有多大波動。便是張好古告訴他,他可以風光的回國了,他也隻是微微一笑。
是的,他還不打算回國。
他打算趁著這個時機,拋出一係列經典著作,徹底奠定自己的名聲。然後,他再風風光光的回國。
這個決定一下,他便開始沉下心,一邊考察美帝,一邊碼出那些經典作品。
別人不知道,仍然在討論哲學,愈演愈烈。一大批教授都叛變,成為錢氏哲學擁護者,而且還蔚然成風,儼然一副大派模樣。
至此,錢氏哲學站住了跟腳。
當別人為這事高興時,錢浩突然拋出一部,惹得很多人都哭笑不得。
可看到那部,他們又不得不承認,確實寫的好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