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聖人歸(1 / 2)

歐洲最盛大的宴會,06年十月三號,在英國的劍橋召開了。

當民眾通過電視、網絡得知之後,一片嘩然,隻因該宴會太過豪華。

多麼豪華?

先地方吧,英國劍橋――內部最好的迎賓處。該處燈火輝煌,華美的長桌子擺放整齊。桌子上鋪著金邊絲綢,沒錯,蜀地的錦緞。

桌子上每隔六米,便擺放著一個插花瓷瓶。瓷是上好的瓷,描龍畫鳳,好不華麗美豔。花也很嬌豔,仿佛羞答答的美人兒。

在這樣的宴會場所,聚集著一批不簡單的人物。

他們有:

劍橋的各大著名學者、教授,準確的,整個歐洲著名學者、教授都在這裏。他們濟濟一堂,談地,從古到今,從誇克到宇宙,令人聞之仰慕。

除了這些人,還有作家、詩人,以及藝術家、畫家等等。

看吧,就連舞台上獻舞獻歌的,都是各國的大明星。這些明星也不簡單,不是什麼三流二流,而是世界級大明星。

盛宴的這些人物,便足夠民眾驚歎。然而,宴會卻還不止這些。

英國的王室,居然也來了。不,應該歐洲有王室的國家,其王室全都跑來了。

這等盛況,即使在歐洲,那也是空前絕後的。幾年前的王子結婚,夠壯觀吧,可是遠不能和這宴會相比。

沒有比較還好,有這個比較,民眾們反倒更加震驚。

錢浩一個東方人,再受歡迎,也不能有這樣的影響力吧?在此之前,他們潛意識都這麼認為。

他們想錢浩再火,頂多也就一作家,再加一個哲學家的身份。可是,現實破滅了他們的想法。他們駭然發現,錢浩在上層社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這不是誇張,有一個笑話。一個農民問另一個農民,皇帝都是怎麼生活的。另一個農民,皇帝應該是用金鋤頭耕地。

劍橋盛宴,或者歐洲盛典,不僅吸引歐洲大半名流參加,就連北美的諸多名流也吸引過來。

當然,旅居國外的華僑,但凡有些名氣也絕不願錯過。這盛典於他們而言,也是與有榮焉。像馬未明,就從美帝匆匆趕來,感慨不已。

“革新文壇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完了。可誰想到今,他不僅革新了中華文壇,還革新了世界的文壇。”

對於錢浩,馬未明早就開始關注。精確的,在錢浩革新文壇之始,他便暗暗關注錢浩。那時候,他也和其他人一樣――不看好錢浩。

是以今,他才如此感慨。

至於中華的文壇,他的沒錯,已然革新了。盡管錢浩還沒回去,但是那文壇早已自動革新,根本不需要錢浩過問。

而且,執牛耳之位空懸。

原因無他,有錢浩在,沒有人敢坐到那個位置。

世界文壇革新一事,其實也不算誇大其實。自從錢浩一係列著作出來之後,深刻的影響了世界文壇。

如在美帝,迷惘一代尊錢浩為宗,簡直就是錢浩的徒子徒孫。來有趣,在錢浩的指導之下,納蘭軒諾寫出很犀利的新聞體。

如今,納蘭軒諾在文壇,那也是響當當的人物,早已徹底超過他父親。

除了納蘭軒諾,孫賢等弟子也都各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