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磨劍,向眾藏鋒。? 〔{{網 偶然難遏,劍敗群雄。”
朱子柳寫完這四句話,拈須而笑,跟夫人道:“我便以這幅字當做賈裏玉兄弟和郭大姐的新婚賀禮如何?”
朱夫人對夫君的才學向來敬服,道:“沒有比這和更合適的賀禮,相比之下,我的金釵、玉珠失之雅致,遜色多了。”
朱子柳微笑頷,比起自己的功夫,他更得意的還是自己的書法。
似乎每個在書法上有兩把刷子的文人都會著迷於自己的字帖。
除了朱子柳,現在在絞盡腦汁準備賈裏玉和郭芙新婚賀禮的還有其他武林同道。
郭大俠、黃幫主嫁女是一賀,賈裏玉娶妻又是一賀,以郭靖、黃蓉、賈裏玉三人如今的江湖地位,這場婚禮能轟動大半個江湖,如此武林盛事,半點馬虎不得。
那日襄陽城下,賈裏玉一劍傷了百損,之後假意攻擊忽必烈,圍魏救趙。隨後突襲金輪法王,奪了他的銀輪。
那是賈裏玉藏鋒月餘後歸來的第一戰,又一次的技驚四座,大殺四方,最終更是迫使忽必烈退兵,而且這一退不是臨時退兵,而是真正的離去,忽必烈回草原了。
所以,這是一次大勝。
如果這次大勝的關鍵在於郭靖的調兵遣將、在於黃蓉的運籌帷幄,那麼這次大勝最顯眼、最提神的戰績則在於賈裏玉的歸來,在於他單人單劍要殺忽必烈,並最終殺退蒙古的第一國師。
在宋人的眼中,蒙古鐵騎所向披靡,無人可擋,而作為蒙古軍的統帥,忽必烈必然是高高在上,威不可侵,難以戰勝。
可是那一在襄陽城下,數萬將士親眼看到賈裏玉就那麼提著一把劍,於千軍萬馬中,朝忽必烈走去,蒙古的勇士擋不住他,蒙古的箭矢射不中他。
有那麼一瞬間,宋蒙兩國的將士都認為忽必烈這次凶多吉少了,賈裏玉奔走在戰場中,身不著片甲,頭不戴半盔,仿佛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文質彬彬地向虎威如山、受到重重護衛的忽必烈走去,大家居然都生出“忽必烈危矣”的念頭。
實際上,不要別人,就是忽必烈自己看到賈裏玉向自己走來時,心裏都咯噔了一下,他感覺到他手中那三尺青鋒的寒意。
在那一刻,他積威了多年的氣勢,被賈裏玉完全壓倒。
同樣是在那一刻,忽必烈下定決心要殺了賈裏玉,他此生此世不會再用這個人,即使他投降於己,他也不會再用。
哪個君王願意用一個氣勢上能壓過自己的臣子?
這也是忽必烈決定退兵的一個原因,所謂來日方長,這次沒能取下襄陽,下一次必然功成,到時候他會再次直麵賈裏玉,然後給他一個英雄般的裁決。
因為賈裏玉的那一個舉動,因為忽必烈的退軍,襄陽城的宋軍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實,蒙軍並非不可戰勝,忽必烈並非不可刺殺。
這一戰的意義不僅是退了忽必烈大軍,對襄陽城守城的士兵來,也具有生動的教育意義。
而在這之前,襄陽城好多人都認為賈裏玉為了對付金輪法王和朗士高,耗盡精力,身受重傷,最終淪為普通人。
他們不會因此看輕賈裏玉,但是他們會因此覺得可惜,並會漸漸淡忘賈裏玉。
一個月之後,所有人都會習慣賈裏玉的手無縛雞之力,敬他靖蓉弟子的身份,卻不會再崇拜他單劍破陣的風采。
古往今來,最溫暖的是人心,古往今來,最殘酷的也是人心。
這是自然現象。
不過一切的淡忘隨著那一日的一戰勢必重新清晰起來,而且相比於以前,重新歸來的賈裏玉無疑具備了跟多傳奇的因素。
當然,這倒不是賈裏玉有意裝逼,實際上,如果不是事情緊急,他至少還要過半個月才會去拔劍。
和坑龍的交易讓他臨時解封了內力,代價除了無條件答應坑龍一個條件之外,還有兩拳之後的脫力。
以朗士高和金輪法王的功力,即使賈裏玉沒有封禁內力,打出那樣的兩拳之後,也會有脫力的現象,甚至可以,如果不是他臨時獲得解封,有突襲的效果,打了金輪法王和朗士高一個出其不意,結果可能更加不理想。
所以,一旦一盞茶的時間過去,賈裏玉就陷入了虛弱的昏迷狀態。
不過有一一,賈裏玉的這種昏迷狀態並沒有持續很久,僅僅在郭芙把他背回郭府後就可以自行醒來,但是賈裏玉沒有這麼做,而是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順理成章的修煉之法。
類似於郭靖黃蓉所重陽真人的那種“活死人”修煉方法,本質上的原理有共通的地方,但具體的操作還是有所差異。
王重陽修煉“活死人”法,是體會“打破虛空以見神,金丹入腹不壞身”的境界,走得是成仙得道之路。
而賈裏玉修煉的是“出神入化”,所謂出神,就是神遊於外,心猿意馬,想到那裏邊是哪裏,平時悟劍的一切桎梏、一切規則都不再起作用,神會心領,捕捉那一縷玄之又玄的劍道。
所謂“入化”,自然不是晉入化境,而是神遊劍道之後,將所有領悟、所有靈感全部化為己有,融入到自己當前的劍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