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呢,應該有一個信仰,如今這社會應該也沒有多少人自認為自己單純的癡迷某些大同社會啦,柏拉圖的理想國這種烏邦托之類的東西了,即便是有,那也出了哲學的範疇了。
哲學家們解決不了溫飽問題,但是企業家可以。
趙一理談笑風生的隻給李經緯和李寧講了一個連續的故事,便打破了僵局,使得雙方的談判很快的便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這是一個常常被後來用作管理盛典的故事——“獵狗和獵物”的—故事:
趙一理讓身側的傾城取了一個水杯和一個茶杯,放在了幾案上,當做是獵狗和獵物——兔子。並不斷的添置一些東西,來演繹自己講述的這個故事。
“一條獵狗將兔子趕出了窩,一直追趕它,追了很久仍沒有捉到。山羊看到此情景,譏笑獵狗:"你追了半都沒追上,兔子跑的比你快的多。"
獵狗看了一眼山羊,回答:"這是因為我們兩個雖然一樣在跑,但目標完全不同的緣故:我僅僅是為了一頓飯而跑,它卻是為了性命而跑呀!"
感悟:一頓飯和一條性命得分量自然相去甚遠,目標不同,所產生的動力也就不同。
感覺到了這個故事的奇特之處,李經緯開始凝眉苦思,這裏麵所富含的管理學相關的東西,而他身旁的李寧則明顯和趙一理所熟知的不同,並非是一個僅僅有著運動細胞的借東風的人物,從表情的變化上來看,他要比李經緯更快的洞悉了這裏麵所包含的信息,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趙一理喝了一口茶,繼續講道:
“這話被獵人聽到了,獵人想:獵狗得對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就不能指望這一條獵狗,得想個好法子--引入競爭機製。於是。獵人又買了幾條獵狗,凡是能夠在打獵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幾根骨頭,捉不到的就沒有飯吃。這一招果然有用。獵狗們紛紛努力去追兔子,因為誰都不願意看著別人有骨頭吃,自己餓肚子。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了。大兔子非常難捉到,兔子好捉。但捉到的兔子大獎賞是一樣多。獵狗們善於觀察。現了這個竅門,專門去捉兔子。慢慢的,獵人察覺到了異常,對獵狗:"最近你們捉到的兔子越來越,為什麼?"
獵狗們;“反正你給我們的骨頭沒什麼大的區別,為什麼費那麼大的勁去捉那些大的呢?“
感悟:市場競爭必須以公平完善的獎懲機製為保證,否則,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生產效率下降。
“於是,獵人經過思考後。決定改進分配製度。具體做法是:將每給獵狗分骨頭的質量與獵物的質量掛鉤。同時與獵狗的中期績效掛鉤。每過一段時間,就統計一次,決定一段時間內的待遇。
如此改革後,獵狗們的積極性重新調動起來,捉到兔子的數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獵人很開心,但是沒過多久,問題又出現了,獵狗們捉兔子的數量又逐漸減少,而且越是有經驗的老獵狗,就越消極怠工。獵人百思不解。於是又去問獵狗。
獵狗:“我們把一生最好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您,主人,但是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老,當我們捉不到兔子時。您還會給我們骨頭吃嗎?“
感悟:退休和養老的福利是長期的“骨頭“。
“獵人做了論功行賞的決定。分析與彙總了所有獵狗捉到兔子的數量與重量。規定過一定數量後,即使捉不到兔子,也有骨頭吃。
獵狗們都很高興,大家都努力去完成獵人規定得數量。一段時間後,其中一隻獵狗:"我們這麼努力,隻得到幾根骨頭。而我們捉的獵物遠遠過了那幾根骨頭。我們為什麼不給自己捉兔子呢?"於是,有些獵狗離開了獵人。
感悟:員工與老板是一對永恒的矛盾體,相互之間的利益博弈永無盡頭。
“獵人意識到獵狗的流失,並且那些流失的獵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獵狗搶兔子。情況變的越來越糟,獵人不得已引誘了一條獵狗,問它做野狗到底比做獵狗強在哪裏。
野狗(原先的獵狗)回答到:"做獵狗吃的永遠是骨頭,肉全部被你拿走了啊!野狗也不好做啊!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頓頓有肉吃,經常譏一頓飽一頓的,要不然你的一塊肉怎麼會讓我動心呢?"
“於是,獵人進行了股份製改革,就這樣,獵狗們與獵人一起努力,將野狗們逼的叫苦連,紛紛強烈要求重歸獵狗隊伍。
感悟:越是優秀的員工越想做老板,最好的辦法是:不要讓他們到外邊去做老板,而是就在公司內部把他升格為老板。給他點股份,讓他有老板的感覺,但你一定要做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