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籌劃(1 / 2)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了,竹林深處的“閑月閣”一片寧靜。在這兩個月中,差點失去雲傑的烈氏漸漸收起了對丈夫玉正鴻的仰望,在玉正鴻的麵前多了份疏離少了份親近。麵對有些冷淡的烈氏,玉正鴻隻道她是因為雲傑的事惱了他,隻偶爾坐片刻,便被江姨娘那邊的丫鬟請去了。

由於母子三人來到,江氏深恐烈氏奪了自己和兒子玉如龍的寵愛,隻變著法的讓身邊的俏丫鬟們想盡辦法將玉正鴻留在自己院子裏宿下。更讓玉如龍在自己祖母與父親麵前多加表現。於不知不覺中又透露出烈氏留下婚書表麵上是情深一片實際上卻是有以婚書做要挾的意思,對玉正鴻不夠體諒。漸漸的,玉正鴻方才升起的些許愧疚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柳老夫人倒是沒忘記給江姨娘提分位的事,隻是想到這才剛提了一個,又將一直與李氏不對付的江氏提上去,怕是會把李氏逼急了,這李氏畢竟還有個將軍大哥擺在那裏,多多少少要看顧著點兒,於是隻讓江姨娘在等些時日。

而李氏因著那日的事氣的咬牙,再有那被打了三十大板吃了大苦頭的花嬤嬤在一盤挑撥。恨不得將母子三人再塞上馬車扔回樊城。每月的月例也以府中經費緊張為由,拖著不給。經過李氏身邊幾個心腹嬤嬤的多番敲打之下,各個院中的丫鬟婆子將閑月閣視為“禁地”。

各房也看出其中的端倪,都等著看好戲。隻不過兩個月過去了,原本應該生活拮據的烈氏依舊麵色紅潤,穿戴得體的帶著兒女來給寧福堂的老夫人請安。時不時還給老夫人一些孝敬,倒讓柳老夫人對這個剛進府門的兒媳孫女兒高看了幾分。

西院的寧福堂內,跟隨在老夫人鄭氏身邊的七嬤嬤端著烈氏送來一身繡著百壽圖樣的帶著銀邊貂毛皮襖放在鄭氏跟前的矮幾上,眼中滿是驚歎。

“老夫人,這位側夫人真是七竅玲瓏肝做的人,前幾日奴婢方這氣漸涼,今日便送了這件皮襖過來,奴婢看著這可是錦繡坊的出品,恐怕價值不菲。這側夫人和四姐可是真有孝心那!”今日接過皮襖時,四姐給的打賞就是一百兩,這可是自己半年的月例。出手如此大方左右不過是幾句好話,身為老夫人身邊的心腹這點事還是做得到的。

鄭氏聞言,撫摸著眼前的皮襖,臉上也有了幾分愉悅。

“倒是個懂事的”,平日裏這府中的各房各院雖有些孝敬,那也是年結將近的時候。尋常來自己這請安的時候哪個不是來哭窮的。鄭氏心裏也明白都惦記著自己的那點積蓄!

前陣聽二兒媳婦連月例銀子都沒給閑月閣送去,這鄭氏見如歌姐弟倆個看起來都不俗,將來指不定有些出息,便讓身邊心腹七嬤嬤取了一百兩送過去。可第二母女倆來請安便還了回來,還送了一対翡翠鐲子過來。隻這孫女兒如歌將樊城的鋪子盤出去了,在京城找了兩間鋪子,眼下還有些餘錢。這意思顯然是要老夫人鬆鬆手,準許四丫頭經營鋪子了。

這烈氏本就是商家出身,女兒又是庶出,將來想讓那本就有兩個女兒的李氏給她找個好婆家是行不通的。再日後嫁出門去,這管理鋪子的本事也是要有的,何況還有個雲傑呢!那孩子也是個有出息的,但前程上總還是要人打點的,這過繼的事不成,自己還有個如龍要看顧著,這四丫頭那邊就適當的鬆鬆手罷了。鄭氏想了想終究沒有對孫女兒開鋪子這件事有太多的意見。眼下送來的這件皮襖的意思,鄭氏心裏也是明白的,權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