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一十二章 相逢之日(1 / 2)

主道的嚴酷、殘忍,複雜的教義,莊嚴的儀式感,以及祈求死亡的態度,使得主道的教徒在發展到萬人規模之後,出現了質變。

首先,世俗人對主道的態度,呈現出了兩級分化,要麼敬畏,要麼懼怕,要麼向往,要麼痛恨,沒有中立。

但不論態度如何,主道精英的強大與博學,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十二使徒,在傳播教義,招攬信徒的同時,也漸漸的開始闖出了名號。

最早開始有一些獨立城市、貿易城鎮、或者領主,花重金雇傭使徒,參與戰爭,或者解決領土上的各種問題,比如災害、衝突、矛盾等等。

每當使徒受到邀請,就會向主道聖地發出信件,對於這種邀請,主道聖地往往都是同意的,因為讓世人見識到主道的強大,是招攬信徒的重要方式。

於是,十二使徒開始施展拳腳。

在許多規模的衝突、戰爭中,都出現了十二使徒的影子。

更有一名使徒,擔任了一名國王的顧問,最後升為國師,而這名使徒陪伴在國王身邊,一直向其傳達主道的教義,多年之後,這名國王因為對主道的向往,皈依主道信仰,並將主道,設立為他王國的國教。

十幾年後,這座王國,六百萬百姓,就有近半數都皈依了主道!那就是三百萬教徒。

主道劃分教徒等級,最高護法,其次使徒,第三是虔信者,三個等級,三個身份,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進行苦行,才能獲得,但最底層的教徒,是幾乎沒有門檻的,隻要願意,就可以成為主道的信徒。

但主道確實也是讓人恐懼的。

這座王國內部也因此爆發了宗教戰爭,其他教義的信仰者、質疑主道正統的人、還有大量畏懼主道的人形成了反叛軍,互相鏖戰數年之久。

擔任這座王國國師的師徒,便向主道聖地發來了求援的事件,孟凡親自下令,派出一百虔信者前往這座王國,又命令一名使徒也前往王國,同時,對這座王國,發布了“敕令”。

敕令宣布,王國內的所有主道教徒,都應該拿起兵器,斬殺異教徒,如果戰死,則是奉獻自我,投入了至高神的懷抱,如果斬殺了一百異教徒,就將獲得前往主道聖地的資格,甚至可以居住在主道聖地。

而畏戰者,都將被主道信仰拋棄。

這份敕令,加上一百虔信者和兩名使徒,讓這座王國的教徒們陷入了狂熱。

反抗隻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被鎮壓,之後殘存的餘黨也不斷的被抓捕、斬殺。

經過這場戰爭,這座王國對主道信仰更加虔誠。

戰爭徹底平息之後一年,國王便請求進入主道聖地,朝拜孟凡,如果孟凡願意賞賜這種恩德,他願意將國庫之中積攢的一半財富,都捐給主道聖地,用來擴建,甚至還會為主道聖地送去一千個年輕的男孩女孩,作為奴仆。

孟凡同意了。

國王一路沒有騎馬,完全徒步,帶著馬車隊和一眾護衛,以及一千名年輕男女,經過兩個月,抵達主道聖地。

抵達之時,國王已經衣衫襤褸,但他堅持不洗漱,以此來表達對孟凡的虔誠。

最終,國王獲得了在主道聖地生活的資格,不過,護法明確的告訴他,不論他的身份如何,幾個月之後,主道聖地都會進行血煉祭祀,到時,一切居住在主道聖地的教徒,都必須參與血煉祭祀,如果不想參與,信徒的身份仍然保留,但必須離開主道聖地,而且百年之內,都不許再跨入主道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