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細圓,長長尖尖,劍柄處略扁,比劍身略,然後柄上兩個凹槽,卻是鎖螺栓之用。
看著這銃劍,楊河心中一歎,如果可以,他很想設計後世的那種刺刀,便是套筒式刺刀也不錯。
但工藝與材料不許可,唯有選擇張出恭用的這種,結構強度很大,但功能單一,而且隻能鎖死在上麵的刺刀了。
欣賞了會銃劍,楊河將銃劍塞入護木鞘口內,劍柄一直塞進去,然後到頭,比劍柄略大的劍身擋在鞘口外麵,類似刺刀套環抵在準星處的承力作用。
張出遜遞來兩個螺栓與一把螺絲刀,楊河將兩個螺栓從包鐵護木的側麵孔洞擰進去,鎖在了內中劍柄處的兩個凹槽上。
他用螺絲刀將兩個螺栓用力鎖緊,最後這銃劍非常牢固,紋絲不動,怎麼刺殺都可以。甚至比後世的刺刀還牢固,因為它們是卡住,這邊是鎖死。
隻不過牢固是牢固了,這拆卸養護方麵就略為困難,因為又要用螺絲刀將兩個螺栓擰下來,才能取出銃劍。
不過楊河這銃劍鎖上去就不準備動它,僅有時候軍營內無事,將鏍栓擰下來擦試養護,就無所謂了。
楊河端起火銃瞄了瞄,整體八斤多,輕重還是得當。加上銃劍後,總的長度約一米六,火銃長基本上也是合適。
可能後方銃托略略加重,前方銃劍固定上後,雖然多了一斤多,卻不會感覺頭重腳輕,平衡性好。
然後護木下仍有通條孔,插著搠杖,又有背帶,楊河歡喜,這新安銃二式,基本跟後世單發步槍差不多了。
他反複看著,旁邊眾人也是竊竊私語,特別錢三娘看著楊河手中火銃,躍躍欲試。
“相公,給。”張出遜又遞來一盒的定裝紙殼彈藥。
楊河拿起一根,這是新安莊新設定的子藥樣式,與原來不同,不但用新火藥,用的還是獨頭彈。
未來新的對手是清軍,裝備好,披甲率高,為了對付他們的盾牌盔甲盾車等,楊河決定以後火銃兵都用獨頭彈。
此彈外形就若中空的半圓柱體,彈的四周有膛線,飛出槍口後可以慢慢的旋轉,原理類似飛行時的羽毛球,靠重心前移和自身微旋來保持穩定,精度與破甲程度都比以前球形鉛彈高了許多。
它們鑄造並不困難,隻需有相應模具便可,便是膛線都可以事先在模具上處理,雖然鑄造出來粗糙了些。
為了提高獨頭彈的穿透力,楊河還在鉛液中加入一定的錫,用來提高硬度。
為防止獨頭彈出膛後變形,每個獨頭彈的空腔內都塞了軟木,又起閉氣與重心前移作用。
當然,獨頭彈有一定精確度,但程度也不會太高,基本上百米外就無精度可言。但對楊河這個距離就夠了,反正他的軍隊作戰基本都是百步內,遠了也無用。
他端詳手中子藥,連上火藥全重約六錢五分,內火藥一錢五分,鉛彈五錢。
他新安銃二式仍然是十二毫米口徑,但用長形獨頭彈,子彈就算中空,彈重也重了許多,約達十八克左右。
這樣的彈重,按理火藥需要更多,才能達到原來的威力射程,但新安莊又用新火藥,便是木炭使用清明前後的柳條,這樣木炭可以燒透不存木性。
硫磺也揀精煉的購買,加上原來純度就很高的硝,配出的火藥更為的精良高純。
張出遜稟報,原來火藥六十多步可以破甲,現在已經提高到七十步。
而且就算用獨頭彈,火藥用量也減少到一錢五分,僅需原來的一半,打出的煙霧還色白而微,完全不似別人的濃煙滾滾,黑煙蔽目。
火藥雜質多,打射後就會黑煙滾滾,精良的黑火藥,那冒出的煙霧都是白色的。
“試試吧。”
楊河端起銃,嘩的一金屬脆響,下彎的銅栓起了。
楊河一拉,金屬的聲音中,銅栓連著鐵蓋一起拉出來,露出黑壓壓的膛口。
楊河將獨頭彈紙殼用力塞進去,一推,銅栓連著鐵蓋推去,銅栓口輕鬆推進銃管之內,看那鐵蓋,也將銃管後方包了一部分。
楊河一按,嘩的一聲,鐵蓋不動,銅栓機則右轉,往下卡在了包鐵的硬木空槽之內。與此同時,銅栓前端的弧刀劃破了銃膛裏麵的定裝紙筒彈藥,沙沙的引藥就傾入火門巢之內。
他將擊錘撥下,舉銃瞄向七十步外的一個靶子,瞄了一會,扣動板機。
一聲巨響,硝煙彌漫,擊錘擊落,夾著的火石用力擊打火鐮,連動的陰陽機閃開,炙熱的鐵屑落在火門巢之內,點燃內中的引藥。
洶湧的火光從火門巢與銃管口冒起,白煙升騰。
“好!”
眾人都高聲叫好,看那靶子,準確被擊中了,碎屑飛揚。
楊河看著那方,感覺用獨頭彈與新火藥後,這威力果然增加了許多。
他估計這初速已經接近每秒三百米,確實在七十步,也就是百米左右就可以打破敵人的單層鐵甲,鑲鐵棉甲之類。
敵人若進入五十步距離,更可以打破他們的二層重甲。
他們若接近到四十步,便是身著三層甲也沒用。
而且精度也確實提高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