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防務(2 / 3)

懸戶軟壁是防箭利器,但對火炮就沒用了,這些垛牆都沒有包磚,雖然現在夯土堅硬無比,但對上火炮,恐怕沒被轟打多少下,就有可能被轟塌了。在垛牆後堆積麻袋土筐,就可以很好的防炮。

高岐鳳等人好奇的看著,他們看到城樓圩門處與兩邊的一些垛口,不但各垛牆後堆滿麻袋土筐,就是垛口後一樣堆積著,隻露出一些用木板隔出的火炮射孔。

等於這一段,都用裝滿泥土的沉重土筐土袋遮掩得嚴嚴實實。

然後弓箭手要射箭,也要跑到離圩門兩端的別的垛口處,那邊垛口有懸戶,但沒有麻袋土筐。

高岐鳳道:“慎言,這是?”

跟在後麵的總社周明遠,主簿鄭時新也是好奇看來,還有縣丞劉遵和、典史魏崑崗跟在後方,一聲不響,目光閃爍。

楊河道:“明府,流賊若是來臨,極有可能使用火炮,懸戶可防箭,但不可防炮,這些麻袋土筐,倒是防炮利器。”

高岐鳳似懂非懂的哦了一聲,鄭時新等人,也是好奇的摸了摸這些沉重的土筐土袋。

睢寧城的防務布置,理所當然由楊河主導,他是練總,還在野外大敗流賊,威望素著,加上高岐鳳力挺,他怎麼樣,就怎麼樣,餘下各官隻是配合。

而在楊河的安排中,除了各類防具外,城內幾官,由主簿鄭時新守東門,縣丞劉遵和守北門,典史魏崑崗守南門,楊河自己與知縣高岐鳳守西門,因為他判斷,那邊是流賊的主攻之地。

然後兵力方麵,本來睢寧城的衙役民壯全部不到兩百人,好在組建了社兵,增添兵力一千,他們由長副領帶著,分守東南北三門,每門各社兵二百五十人。

餘下二百五十人由總社周明遠領著,隨同楊河的輜重隊作為機動,哪邊危急救援哪邊。

而睢寧城不大,城牆周四裏多,圩牆雖大一圈,也沒大多少,全部一千多個垛口,每麵三百多個,依守城的兵力,每個垛口處都可以分派到人守。

更妙的是,除了西門外,餘者城牆三麵,近牆的都是爛泥湖蕩,水窪水塘,根本不能聚集大眾,排兵布陣。

也隻道路連著圩門處,東門外有短短不到百米的關廂房屋,然後南圩門外有寥寥幾間房屋,這三麵流寇若攻打,他們兵力再多,亦隻能沿著道路展開。

這擁擠一團,圩牆火炮對著各門外道路,就可以從容轟打,讓攻門流寇死傷慘重。

高岐鳳透過一個炮孔對城外看了看,他麵前垛口,是非常厚實的土筐土袋,寬度怕有一步左右。

他主持修建城池,當然知道這城牆圩牆厚度,底寬四丈五尺,頂寬一丈七尺,差不多五米,三步多一些。這些人高的,厚達一步的土筐土袋綿延,看起來堅固非常,確實可以防炮。

又摸了摸身前的佛郎機炮,高岐鳳歎道:“隻可惜火炮少了一些。”

楊河笑道:“隻對著道路的流賊轟打,每圩門有六門狼機銃足矣。”

睢寧城的火炮,大共隻有二十八門,然後內二十三門是佛郎機炮,餘者是大將軍、滅虜炮、貢等舊式火器。

舊式火器射裝填不易,楊河就棄之不用,不過佛郎機炮楊河早前要走五門,還都是獵鷹炮類型,餘下隻佛郎機十八門,分守三門,每處佛郎機六門。

這火炮確實少了一些,但楊河認為足夠了,畢竟隻對著道路衝來的流賊轟打。

不過……

他看著這北圩門牆上的六門佛郎機炮,隻有兩門是獵鷹炮類型,架在沉重的四腳木凳上,然後與餘下四門佛郎機一樣,母銃腹與子銃相接處,都是那種橢圓形。

這樣裝填時子銃母銃口對合密不密,就不是很清楚。

而且楊河看得出來,這些炮的子銃塞進去時,與母銃腹之間空隙較大,感覺鬆鬆垮垮的。不是老炮手,或戰事緊張時,可能就會子母兩銃口對合不緊密,讓火氣外泄出來。

這火氣外泄事故非同可,經常一噴就是數丈遠,而且氣體灼熱無比,燙死燙傷周邊的炮手也是尋常。

楊河心中暗歎,以後還是要普及那種“凸”樣形的子銃啊,這種子銃難不難,卻是分兩步打造,一步先造出子銃管,與前方炮管口一樣大,再外包一個正方形的鑄鐵或是精鐵,露出一截的子銃管。

然後外包的母銃腹也是正方形,前方的炮管口內縮一截,與外露的子銃管長度相當,再精磨,讓二者大合縫。

這樣子銃管套入,正方形堵在外麵,後麵再塞入鐵栓卡緊,雖這樣的結構佛狼機漏氣仍免不了,但一些殘餘溫暖氣體往正上方漏出,卻至少不會傷人。

但這樣的改造暫時無能為力,先將就用吧。

高岐鳳等人還看到圩門兩側不遠,牆上各有一架懸樓,非常厚實,廣可跨三垛,並出垛外四五尺,每樓差不多可容十人左右。

楊河道:“流賊擅用‘放迸法’,聞闖賊每攻城,不用古梯衝法,專取瓴甋。他們擅穿穴穴城,圩牆這邊沒有馬麵,流賊若到城下,士卒當可居於懸樓內,以火罐灰瓶擊之。”

高岐鳳道:“本官亦有所聽聞,聞流賊攻開封,生員張堅獻懸樓,樓上擊之,無有不中者。三門共懸樓六,恐怕不足,還要多造才是。”

縣丞劉遵和忽然陰沉的道:“聞流賊為避懸樓,不剜直穴,更傍剜**以避之,恐怕懸樓無用。”

高岐鳳淡淡道:“有總比沒有好,睢寧這三門,流賊不得大部進,就算剜穴,也隻是一二個罷了。”

典史魏崑崗忽然嘀咕一聲:“出什麼風頭,這不,要引來流賊報複了。”

他聲音甚,眾人都沒有聽清楚,但楊河卻是聽到了,不由眼中寒光一閃。

但他沒什麼,繼續與知縣高岐鳳等人商議防務,巡視各門,東門、南門段都與北門布置差不多,不過東門外有兩處圩門,這守護任務會較為艱巨些。

最後眾人轉到西門,外間光禿禿,野茫茫,近城數裏,都是荒草連的荒草地,非常適合大隊人馬排兵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