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報紙是豎排的,再加上繁體字筆畫多,如果字體太就縮到一坨,認不清了。
所以,限於版麵限製,《七界傳》的連載速度很慢很慢,不過兩個月下來,也有0多萬字,到了集冊出版的時候。
50年代,武俠書遵循一般通俗西歐成例,多采用開本,每冊有80~160頁,每頁有18行,每行64個字,不分段。
並且采用最的老九號字(報紙字體)排版,雖然料足,但排得密密麻麻,損傷目力。
後來為了提高競爭力,各家出版商把讀書體驗考慮在內,改用6開本(較開略)編印,後成為慣例。
每集減少到70~80頁,每頁減為14行,每行8個字,加入少許分段。
字體更是放大為新五號字,故每集武俠書(俗稱本)字數從十萬多字減少到四萬多字,讓人看的舒心。
原本這是好事,但後來不少人走火入魔,段數越分越多,如此一來,無異變相拉長篇幅,有“灌水”“騙稿費”之嫌。
孰料此舉卻使後起者有樣學樣,紛紛效尤,竟蔚然成為風尚,武俠書越排越疏,每冊總字數降到三萬三千字以下。
之後的古龍更是變本~,加厲,其獨創古龍式分段法,一字、一詞、一句、一行皆可為一段。
此舉再次成為“新派典範”,無數人有樣學樣。
於是武俠作者“灌水”成風,每頁稀稀落落,居然有一半留白!
此舉令讀者極為反感,造成武俠熱退潮、讀者銳減。
市場大蕭條下,真善美這樣的八大出版商也難逃倒閉厄運。
此種弊端,使“下第一槍手”於誌宏(筆名於東樓)深惡痛絕,於是在1975年,他利用自己混跡武俠圈多年、相識滿下的人脈,解決版權問題,發起了武俠書的重新改版。
重啟開,精簡段落,節省篇幅,增加頁數,添加章名索引與章數,又特邀名畫家設計新的封麵,這種從內到外的全新包裝對新生代讀者來,實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對老讀者來,也耳目一新,令人接受。
因此每家租書店都願意以舊換新,於東樓的漢麟出版社市場占有率日益提高,並且其革新之舉逐漸成為了武俠出版業的主流。
武俠出版市場尚有活力,於東樓實功不可沒。
不過武俠的死活與唐夢華無關,他看了兩本武俠就沒心思看了,實在是不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對《七界傳》充滿期待,要是可以啟發民智就好了。
像他這種嗜書如命的人竟然落到無書可看的境地,實在淒慘。
唐夢華也給中時出版社提了一些意見,比如製作的精美一些,請人畫插畫,或者仿造後來的金庸,挖掘的收藏潛力。
現在的武俠書基本看了就拿來擦屁股了,如果能夠提高紙張質量,讓大家往書架上擺,不是不可行。
不過後事如何,唐夢華也管不了了,他跟胡慧鍾一頭紮進《歡顏》劇組,玩的不亦樂乎。
《歡顏》依舊沿襲了“三廳電影”俊男美女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室外戲不多,另外加入山區支教、未婚先孕、墮胎、單身媽媽等敏感話題。
影片講的是,齊盈自失去母親,與在學當老師的父親(韓蘇飾)相依為命,又與從認識的孤兒王恕(唐夢華飾)相戀。
同時齊盈因為有一副甜美的歌喉,晚上常在歌廳唱歌。
青年企業家黃執中(張國柱飾),妻子早逝,膝下一女,偶遇齊盈在歌廳唱歌,從她身上看到了亡妻的影子,不免生出感情。
但見到別人恩愛有加,隻是藏於心間,默默守候。
王恕不顧齊盈的反對,畢業後毅然去台南山區教書,一次騎摩托車送遠居的學生返家,卻不幸翻車墜崖身亡。
噩耗傳來,齊盈悲痛欲絕,終日愁眉不展。
黃執中知悉,加以撫慰,使之重現歡顏。
不久齊盈卻發現自己懷有王恕的孩子,黃要求她流產。
齊盈怒而分手,做起了單身媽媽。
……
劇組啟用的三位主演都是純新人,演黃執中的張國柱更是已有0歲,已結婚,育有兩子,次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張震。
他原是體育老師,形象類似晚輩劉德凱,有種成熟、穩重的老男人魅力,讓他演黃,確實合適。
唐夢華回憶他看過的《歡顏》成片,覺得裏麵表演最好的是胡慧鍾與韓蘇這對父女。
張國柱與原版王恕的扮演者很麵癱。
當然,這可能是導演的布置,全力襯托胡慧鍾。
但唐夢華才不管那麼多,好不容易演回戲,淪為道具太可悲,他想演的活潑機靈點,畢竟張國柱才是成熟的擔當,他不能搶人家的戲不是嗎?
所以當唐夢華出要改戲時,全劇組的人都看向他,你一個新人,憑什麼改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