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職業規劃(2 / 2)

不過橫店雖然在基礎設施上已經具有了雄厚的實力,但這遠遠不夠,一個巨無霸企業的崛起絕不是它本身的崛起,還要連帶著大量與之配套的企業崛起。

也就是俗稱的產業群。

比如未來的華為,為它供貨的公司隻怕不下千家;比如淘寶,依賴它生存的企業不下萬家。

但是現在的橫店,連演員工會都還沒有成立,更不用專門為劇組攝製提供服務的道具、服裝、車輛、馬匹、錄音等裝備公司了。

現在的劇組來橫店拍戲,會特別繁瑣,要自己聯係群演,還要從千裏外運來道具和劇服,這運費就是一筆不的開支。

如果拍攝過程中,道具出了問題,或是需要新的道具,那一來一回,又得耽擱不少時間。

而對劇組來,時間就是金錢。

一個人坐火車,索然無味。

王陽就開始思考現在橫店的情況和未來橫店的樣子,從中尋找商機,以求發家致富。

他覺得可以成立橫店第一家道具或是劇服公司,但是這個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有風險。

如果想做無本買賣,那就是當群頭了。

當然,現在的橫店已經有不少知名的群頭了,不要看了老百姓的智慧。

所以,幹這個,會有競爭壓力。

除了利用橫店做文章,王陽也在回憶他上輩子看過的重生類網絡,特別是重生娛樂圈當演員、當導演、當歌手、當編劇的。

當演員,這個可以嚐試,體驗不同的生活。

當歌手,這個還是算了,上輩子學三年級在全班同學麵前唱歌丟臉,從此王陽對唱歌有了心理障礙,所以雖然他喜歡聽歌,但他不會開口唱歌,也就不會記歌詞。

當導演,這個離他有點遙遠,不過等他功成名就以後,可以帶著名氣來一場跨界演出。

當編劇,這個是王陽上輩子的夢想,不過他也知道中國編劇界的現狀。

在中國,編劇算什麼?

作為一個新人,你想把劇本賣給電影公司,不管你寫的多麼好,都不太可能。

當然,有些知名編劇會買署名權。

另外,可以參加編劇大賽,但是以王陽的經曆,就算一個規模的編劇大賽,劇本投稿量也會上千本,更不用那種大型賽事了。

再加上一些潛規則,獲獎幾率渺茫。

就算獲獎,就算有人看中、買下了你的劇本,也不一定會投拍。

所以重生了,還去從事這種就算努力了也很難出頭的事業,就太傻了。

那麼,還剩下寫網絡。

這個似乎現在也不行,網文界的霸主——起點在今年年底才推出vip製度,而且還要經過一個漫長的積累才能走上正途。

現在寫網絡,隻能靠簡體或是繁體出版。

當然,能不能賺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現在王陽的身份特征是學沒畢業、大字不識幾個,這種人能夠寫得出嗎?

所以一番總結,又回到了原點,這輩子王陽的人生還是得從橫店開始。

先當個群頭,跑跑龍套,練練演技,讀讀書,裝裝樣子,一兩年以後,來個“厚積薄發”、“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