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十二年的那場動亂,史稱“癸酉之亂”。
而後史對於朱景熾的評價也就是這麼一句: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凶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
朱景熾到底還是以他最不情願的方式被記錄進了史冊裏,淪為了被後世唾罵的反賊!
如此浩劫,總算是有驚無險。
皇帝禦駕順利回京。
南地百姓逃脫戰亂。
京城百姓結束浩劫。
最後關頭,東海王帶著東路各州集結的十五萬援兵及時趕赴大周南線戰場,順利接過了在南路抵抗南軍的重任。
一時間,因著樹倒猢猻散,南軍潰不成軍。
朱景熾的嫡兄迅速稱帝,強坐上了南周的皇位。
然而他畢竟不是朱景熾,能力手段一般,並不足以服眾。兩日後,朱廣平的兩個庶子便接連反了,連南軍幾個大將也接連被拉攏而生出了異心。
最後時刻的南地迅速從內部開始分化了。
三方都欲做一番大事,內亂開始。
東海王並未坐山觀虎鬥,而是趁著這一時機,迅速出擊,收割了東路大量國土。大周軍後續兵力不斷補充,大規模壓上。
南周三王連吃敗仗,抱頭鼠竄,各自為營,一路躲去西路山區,一路投靠了緬人,還有一路紮營苗寨。
如此,南周大部分國土都已回歸大周。
收服剩餘反賊也隻是時間問題。
東海王先是將大軍壓到了周緬邊境。緬王驚恐,迅速交出南周餘孽。之後苗寨也是同一手段,周軍揚言苗人若不能迅速交出反賊,便將蕩平大周境內所有苗寨。很快,頂不住壓力的苗人唯有乖乖就範。
最後的西路山區,大周軍在圍追堵截中,將那支餘孽軍直接圍堵在了一座大山裏。
兩萬多人被圍山頭月餘,飛禽走獸全都吃光,草根樹皮也悉數啃光,終於抵不住活下去的求生欲而繳械投降。
此番動亂,雖不曾最終傷及大周之根本,卻也對朝廷上下,老族新貴都敲響了警鍾……
朝廷內外,頓時一清。
獎懲隨之頒下。
先長公主,此番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麵危受任於敗兵之時,當記首功!此為一。危難之時,舍棄我,放棄了家業,舍棄了家人,此為二。憂國忘家,計安宗社,其忠心義烈固已昭著史冊。
皇帝親撥三處園子以供長公主親自挑選以作新府,賞銀萬兩,並破例將長寧伯府爵位親賜斷臂世子劉允樂以保其一生榮華。
再是郭玨,以不世之姿運籌帷幄,力挽狂瀾,扭轉大局。郭玨連升三級,授正四品明威將軍。此戰之後,郭玨終能獨當一麵,成長為了新一代郭家軍的中流砥柱。
此番高麗軍雖最後時刻懸崖勒馬,但其動機不純,難平大周朝怒火。朝廷要求高麗朝中速速將清安王及其一眾爪牙押解入京。否則大周便將對其強闖邊境追責!
高麗朝中幾乎翻了。許多原本在平靜水麵下的秘密一下便被戳穿,再難掩蓋。其宗室及朝廷頓時人心惶惶。作為附屬國,大周再敗落,也不是他們惹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