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武道有法一脈新(2 / 2)

顧老頭也道:“師妹所言極是,老朽自從恩師,已有三百載,卻也未嚐過幾次。”

這話出,令蕭離一驚,忙道:“蕭某竟不知顧老原是公孫大娘弟子?”須知蕭離在此族已有數月,每日間與眾孩童授文,便是年長之人,也常有來其處聽講,卻從未聽過相關之言。

公孫大娘在上首擺擺手:“此事莫是你,這一族之中,也少有人知。”

飲宴完畢之後,公孫大娘遣婢女退下,並將越兒帶下堂去。顧老頭見狀,也笑道:“尊師,弟子也下去了,試一試此子心性。”

公孫大娘玉容點頭:“也好,此子資質雖好,但法不可輕傳,須得再試一番才好。”

顧老頭聞言,行禮退下,一時之間,廳堂僅餘公孫大娘蕭離與顧青三人。公孫大娘看著蕭離,再一頷首,問道:“你看我這兩個弟子如何?”

蕭離聞言一愣,在往旁看了眼顧青,才道:“顧老修為遠勝於我,非我可言;青姑娘資質絕佳,心性明徹,又肯下苦功,當是佳弟子。”

“顧資質不行,早年損耗頗多,這輩子到脫胎就是頭了;青兒這丫頭若是逢著時運,或可一窺法相之境。”

蕭離低聲言道:“脫胎,法相,可是武修後來境界?”

公孫大娘忽有所悟,莞爾一笑:“我見你這數月修行武道,從先直至鍛骨,以為你已知武道大概,原來並非如此啊。你道門修行,雖有旁支,但正宗乃是煉氣法門,先是丹成龍虎,再有聖胎元嬰,最後或成陽神,或成法身。武道則不然,其介於煉體與煉氣之間,真氣打磨之下,先有搬血鍛骨易髓三初境,由外而內,由表及裏,再到後來乃是脫凡胎而往聖體,成法相而合本心。”

“何以脫胎?”蕭離追問道。

“吾有三法,你可試聽之。或是吞食諸多異類精血,隻是日後法相亦難脫其桎梏,吾謂之下法;或是回溯人族祖脈,便如上古先民般,可驅山趕嶽,力戰神魔;或是堪破心靈桎梏,感悟地大道,法象地,捉月拿星,亦不在話下。”

蕭離心中一思索,言道:“第一種法門似乎是走妖之法,恐前路難修;後兩法倒是可行,隻是前一種法門取法大巫,後一種法門取法道門,俱是人修可行妙法,不知可有人修成?”

“你倒是看得真確。”公孫大娘道:“第二法已有道兄修之大成,所修為武,所行為聖,其已證得武聖功果。至於第三法,所修為武,所行為仙,謂之武仙功果,乃是家師創出,不過千載歲月,卻還未有人得成。”

蕭離撫掌一讚:“為萬世立法,尊師好氣魄,好神通,好功德。此法若是得成,世間又多一脈修士,實是大善。“

“如此,你可願嚐試吾法。以你資,或可成當世第一武仙。”公孫大娘悠悠問道,此法由其師而創,隻是其師卻言:“之道,大成若缺,此法雖為我創,可世間第一武道仙人之位卻與我無緣。隻是不知後來之人,誰可憑吾法,去往諸。”

蕭離聞言,瞑目寧心,寂然不答,也不好,也不言否。

公孫大娘歎道:“你之情形,我已知曉。那絕法巫鼓之能,莫此界,便是諸亦少有人能解。如你是元神洞真人,與地靈機法則相合,當可借此消磨此劫。至於彼輩之下,莫你金丹未成,便是金丹元嬰之輩,若無巫道秘法,也難解開。”“我武修則不然,鍛煉體魄,便無法力也無憂自保。這些時日會元真人也常來與我探討你之情形,據我等推演,你從我這一脈法門脫胎之時,當可脫得桎梏。之後,你便可嚐試同修武道仙道,日月同輝,豈不妙哉。”蕭離哂笑道:“貧道就連仙道還常自感資質不足,時時自省,生怕生出怠念。至於大娘所言日月同輝,聽之甚好,卻不知有幾成把握。先不我無修行武道之心,便是有此心,脫胎之時可擺脫此劫,亦是兩位前輩推演,豈可輕易試之。”“便是不成,在我等此界當中,也曾有一人曾解得此法,與家師交情甚篤。你若是願轉習我這一脈法門,其礙於家師情麵,必會與你破除此法。”

蕭離聞言,眉目一抖,隨而轉為平靜,半晌才道:“不知此人如今身在何處?”

“你可是有意去親訪此人之意,若是如此,吾勸你打消這般心思才好。”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