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自己的,要活成自己的樣子。就算是一潭死水,也要興風作浪——楚垣夕。
018年1月,康生活總裁辦公室。
是辦公室,實際上是個極大的多功能廳,但此時空蕩蕩的大廳裏隻有楚垣夕一個人。人都被趕了出去,智能音箱也識趣的閉著嘴,楚垣夕像葛優一樣癱在沙發上,一身的骨頭都沒勁了,作思考人生狀:自己這麼努力到底圖個什麼?
他剛剛中斷一場激烈的撕逼。
因為國內股票市場不接受上市公司股份“同股不同權”的緣故,想在國內IP就必須解決康遺留的曆史問題——雙層股權結構,同股不同投票權(貼士1)。
(作者按:章節末尾寫了一些貼士解釋這些專有名詞,不看也沒關係哈哈。)
股改(貼士),一直都是這家成立不足兩年的互聯網新銳巨頭中諱莫如深的話題。隨著康像火箭一樣躥升,距離楚垣夕製定的上市門檻越近,這個話題就越敏感。
為何諱莫如深?因為公司當初越饑渴,現在股改的阻力就越大,以至於,總裁搞不定投資者了,誰嘮叨誰就是讓總裁紮心。
股改就必然要換股,投資人裏不乏堅定和他站在同一戰壕裏的,比如他的金主伯樂——鄭德基金的袁敬袁苜兄妹。但也不乏目光短淺的,攥著手持優先股這麼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權利,總想多吃多占,一個個獅子大開口,恨不得跳到月球上開換股條件,簡直奇葩。
而持有普通股的呢?隻接受以1:1的比例換成優先股,大家都是優先股,也就同股同權,皆大歡喜了。
他們穩坐釣魚台,1:099的比例換股都不行。股改想縮老子的股?不存在的!
對他們來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楚垣夕妥協了呢?實在不行就耗著唄,今年不上就明年,甚至於他們樂得康晚一點上市,以如今的勢頭,晚一點估值會更高。
他們可不考慮晚一年上市會讓康生活損失多少潛在的機會,現在這樣就挺好!
當年香江交易所因為不接受同股不同權而錯失阿裏,後來把香江交易所的腸子都悔青了。這從側麵明什麼呢?明阿裏也沒解決同股不同權的曆史遺留問題,可見這問題真是賊難解決!現在輪到楚垣夕頭疼了。
楚垣夕的頭巨疼!因為雙層股權結構使得他作為持股不高但投票權極重的總裁,公司普通的大事情可以一言而決。但是,到了股改這一步,他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清盤不合作的投資人,哪怕龐然大物鄭德基金是他的一致行動人也不夠。
這是創業初期留下的鍋,隻能他自己背。
康是個重資產初創公司,016年初成立,以便利店+共享單車兩個現金粉碎機作為切入點獲取大數據,先形成貨幣循環,進而靠騎行遊戲和人工智能帶動區社交的使用場景,再依托做到極致的細分領域社交,像炸裂一樣一舉破開企鵝係的社交鏈壁壘,成為企鵝阿裏都要警惕的挑戰者。
現在的康估值以千億計,值錢就值在這裏。
為了能在這條空曠的賽道上超速狂奔,公司初創期對現金自然極度饑渴。共享單車不用多,模式化便利店在做起來之後是很賺錢的,但從零開始推廣,燒錢簡直燒海了!
這就使得楚垣夕要錢不要命,經過幾輪融資、對賭、激勵(貼士),他自己的持股比例從始至終一直都在百分之十幾晃蕩,也造成康的股權非常分散,投資人五花八門。
這種情況下,正是因為有了雙層股權結構,才能保證他自己的投票權高於70%,從而牢牢控製著這家公司。
花團錦簇的時候,這非但不是缺點,反而是公司的亮點,楚垣夕和投資人們互相成全,還造就了國內互聯網圈的一段佳話呢!
佳話?佳泥煤的話!理想才能出佳話。到這件事之前,康都很理想,好了要做彼此的使,但今,使們摘下麵具,楚垣夕不得不直麵現實。
當初這口同股不同權的鍋托著他飄上雲端,現在反手就是一個扣殺,劈頭蓋臉。
兩種投資者差點打起來,最終,火力都集中到他身上,而楚垣夕也有自己的痛。
因為他始終堅持國內上市的目標,投資協議裏是永遠包含清盤方案的(貼士4),他早就防著這一。
清盤唯一需要的是錢。但,時也運也,康發展的實在太快了,快過楚垣夕最理想的期待,快到讓他籌集清盤資金的能力居然趕不上估值提升的速度,清盤方案徹底成為紙上空談。
“渣渣!你們全都是渣渣!”他攥緊拳頭,目光如炬。某個時刻,他真想直播一下今的會,讓還在路上的創業者們好好看看步子大了是如何扯到蛋的!